上一文章中我們提到了有消費者使用了蘋果 Apple 提供的 iCloud 服務來存放自己重要的照片,但某天這些照片卻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而且蘋果也表示 iCloud 的服務條款中有說明不對資料的損毀負任何責任。
我們也查詢了許多同樣提供雲端空間大廠的服務條款,也幾乎都有類似的免責聲明,所以除非法律足夠完善或是企業主動提供保障消費者儲存在雲端伺服器的資料,不然大家還是將雲端當成同步的工具就好,而不是仰賴單一雲端服務來做到安全無疑的資料備份工作。
那備份應該怎麼做呢?在這裡要跟大家介紹一個「備份321」的概念,這個觀念是許多資安課程在教授企業進行資安觀念時很重要的部分。
什麼是「備份321」?
必須要有 3 份備份
若認為上傳到雲端就是備份,這樣個想法並不完全正確,所謂的「備份」應該是「準備額外的另一份」,而 iCloud 既可以當作是儲存空間,也可以是同步工具,若單純當作是儲存空間來使用,確實可以當作是備份沒錯,就像是你把東西放到某個倉庫一樣的意思,但 iCloud 同時也提供了同步的服務,讓使用者在不同的設備中都能存取檔案,而這樣就會發生一個問題,當你在 A 設備上不小心誤刪了某一個檔案,這個刪除的動作會透過「同步」功能發生在你所有的設備中,於是這個檔案就在你所有的設備中不見了,那就完全沒有做到備份的效果。
所以要做到備份,本機電腦裡面的可以算是一份,最好是自己手邊再另外有一份,可以是存在硬碟、隨身碟、光碟或是….3.5磁片(誤)之類的,然後雲端如果沒有同步功能的話也可以算一份。
備份存在 2 種不同的媒介中
上面說了備份要準備 3 份,而這 3 份最好可以存在不同的媒介當中,或至少兩個不同的媒介,舉上面的例子來說,一個存電腦、一個存外接硬碟、一個存沒有同步功能的雲端,這樣算是有達到「2」的要求,但你若是一個存電腦,為了方便取用而另外兩份都存雲端,萬一有一天電腦的檔案損壞,網路又剛好不通而你又需要檔案時,這兩份存雲端的備份等於是無效了。
這裡要特別提醒,很多人會以為備份是為了防止檔案損毀或是不明原因無法開啟,但這只是備份要防止的狀況之一,基本上只要你想需要存取檔案的時候無法順利存取,這樣都算是沒有備份,所以包括上面說的狀況,就是沒有確實做到備份。
至少做到 1 個異地備援
在過去,這裡是希望企業除了在自己企業所在地進行備份外,要在他處再選一個地點也做資料備份,避免某一處發生意外,例如火災、地震或其他不明原因導致這個地方的資料以及備份都無法存取了,至少另一處還有備份可以取用。
而現在,基本上雲端備份就算是一種異地備份,例如你把檔案分別存在電腦、外接硬碟、雲端伺服器上,若哪一天家裡遭竊,電腦跟硬碟都不見了,至少遠在天邊的雲端伺服器還是留有一份存檔。
以上就是過去大家一直提昌的「備份321」概念,當然這主要是給企業用,你還是可以自己斟酌,畢竟過去要做到異地備份對一般人而言應該是不太可能,但現在雲端伺服器日漸普及,這一點已經其實大家都可以輕鬆做到了。
備份要挑重點備份而且要定時備份
許多人在做備份的時候為求快速,如果情況允許的話會選擇全部的檔案都備份,但是這樣會導致備份的時間太久,如果再加上備份頻率又高的話,其實是沒有效率的,而且什麼都不挑全部都備份的話,在復原上也花時間,所以在備份之前,必須知道哪些是重要的東西哪些是可以不用備份的東西,盡可能的挑重要的東西備份,而且是要當成一種習慣定時備份,這樣才可以把意外減到最少。
蘋果的 Time Machine 備份工具
如果使用 Mac 的網友,可以使用蘋果的 Time Machine,這其實算是蠻好用的備份工具,你可以選擇要備份哪些資料或是排除哪些資料,而且他會定期幫你做備份,進入 Time Machine 後你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哪些日期有哪些檔案的變化,你也在檢視每一個日期的時候,針對其中的單一檔案進行回復。
而當你購買新電腦或是將舊電腦重慣後也可以利用 Time Machine 將舊電腦的資料復原到新電腦上,這樣就不需要在做其他額外的設定。
蘋果仁也寫過相關的類似教學,可以參考 時光機 Time Machine 備份教學,透過行動硬碟完整備份 Mac。
總結
雲端服務所提供的空間雖然方便,但畢竟資料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而且他們的服務條款都寫入了類似資料若有受損一概不負賠償責任,當然他們不會惡劣到什麼救濟措施都不做就直接說這個跟我們無關,但對於消費者來講還是不太有保障,可是這些服務對我們而言又很方便,同步功能讓我可以不用在一直在設備間傳輸資料。
所以除了使用他們的服務之外,自己另外做好備份,遵循「備份321」法則,似乎還是最明智的選擇。
延伸閱讀》
iCloud 備份不可靠嗎?從新聞事件和各企業服務條款帶你看資料存雲端真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