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第九代值得買嗎?用了 10 幾款 App 測試後的體驗心得與結論

iPad 9

圖、文/愛范兒

如果現在回憶今年的蘋果秋季發布會,你會想到什麼?天峰藍和粉色的全新 iPhone、全螢幕設計的 iPad mini、幫你「上完電影專業課」的電影模式Apple Watch 的全新交互體驗……這些內容有兩大特點,第一個特點是都能引發大家的討論,第二個特點是都和同樣在發布會上推出的全新 iPad 第九代(以下簡稱 iPad 9)毫無關係。

👉 要買要快!這台 iPad 最近缺貨缺很大,要等到過年前了

小到一句話就能說清的升級

問:相比前代,iPad 9 有哪些升級?
答:升級了 A13 晶片、鏡頭、人物居中模式、螢幕加入原彩顯示,可選容量加倍。

沒了?沒了。對於一般的使用者來說,性能、螢幕、續航、新配件、新設計(顏色)是最能展現 iPad 升級的地方,可 iPad 9 用的是兩年前的 A13 晶片、非全貼合的螢幕、Lightning 連接埠,而且也沒有更新顏色,最重大的影像系統升級,也很容易被一句「誰用 iPad 拍照啊」塞回去。雖然 32GB 起步,但去掉了 128GB 的選項又引起了不少人吐槽,關於 iPad 9,我只能高 EQ 的說一句「這是 iPad 的一般升級」。

iPad 9 實測

不過,新台幣 NT$ 10,500 元起步的它依然是目前最便宜的 iPad,相信還是有不少朋友對它感興趣。

在仔細對比了 iPad 9 與 iPad 第八代(以下簡稱 iPad 8)後,我們還是發現了一些值得一提的點。

iPad 8 的銀色與金色採用了白色前面板,在觀察螢幕與面板交界處時,可以很明顯看到螢幕邊緣的黑邊,而 iPad 9 的兩種配色均採用了深色前面板,在觀感上一體性會更強一些。

iPad 9 實測

雖然 iPad  9 仍是一塊非全貼合螢幕,但支援了原彩顯示,在不同環境光中閱讀時,會給你帶來比 iPad 8 更良好的體驗。

而且,iPad 9 是如今 iPad 產品線中,唯一一款擁有 3.5mm 耳機孔的 iPad。如果你是經常使用有線耳機的網友,那 iPad 9 就比較適合你。

iPad 9

如果要我說 iPad 相機的使用場景,那視訊會議一定是排第一位的。這次 iPad 9 相比前代最大的升級點,也在鏡頭上:前置相機從 120 萬像素升級到了 12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從之前支援 720p 影片拍攝,升級到了 1080p 影片拍攝(25fps/30fps/60fps)。

iPad 9

同時,原來只有 iPad Pro 才有的人像居中功能,這次也被下放到了 iPad 9 上,對比 11 吋 iPad Pro(第三代),在體驗上沒有什麼區別。

硬體不足軟體有餘,這是 iPad 9 的實際體驗

除了對性能的追求,我相信有許多人選擇 iPad,並不是為了絕對的硬體參數,而是強大的軟體生態。那硬體上乏善可陳的 iPad 9,在軟體體驗上又如何呢?

在 iPad OS 15 正式推送時,我們對它的各項功能進行了詳細測試,像原況文字、快速備忘錄等新功能,在一些老機型無法使用,但 iPad 9 全都支援。

iPad 9

在這裡,我們為大家推薦幾款適合 iPad 9 使用的 app,並對比這些 app 在 11 吋 iPad Pro(第三代)上體驗的區別,從 app 的角度看看 iPad 9 的實際體驗。先用一句話總結:整體體驗差別並不大。

做筆記:Apple Pencil 體驗有差距

推薦 App:GoodNotes 5、Notability、備忘錄

筆記可能是 iPad 最成功的生產力場景了,一筆成型、隨手寫,iPadOS 也針對筆記功能進行了多種最佳化的設計。

而在 iPad 平台上廣受好評的 GoodNotes5、Notability 等筆記 App 在 iPad 9 上使用也沒什麼太大問題,10.2 吋的螢幕足夠你揮灑靈感,問題在於非全貼合螢幕和初代 Apple Pencil。

與 iPad Pro 搭配第二代 Apple Pencil 對比,在使用非全貼合螢幕的 iPad 9 時,總會有種 Apple Pencil 沒有接觸到螢幕的錯覺,而且筆尖觸碰螢幕時,也會有「噠噠噠」的聲音。


▲ 而且也略有延遲,左為 iPad 9,右為 iPad Pro

Apple Pencil 的體驗問題不僅存在筆記 App 中,如果你喜歡畫畫,使用 Procreate 時同樣有類似的問題。

剪輯影片:部分功能不可用,外部連接較麻煩

推薦  App:iMovie、Lumafusion

LumaFusion 作為 iPad 上的專業影片剪輯軟體,不論是生活 Vlog 剪輯還是簡單的創意影片製作,它都可以完成。在對比了各項功能後,iPad 9 與 iPad Pro 並沒有太大區別。

iPad 9

但當我想要將外部影片用 iPad 9 剪輯就麻煩了:我不知道該如何把影片素材導入 iPad 9。一段用 iPhone 拍攝的 10 分鐘 4K,60fps 的影片大小為 3.67GB,使用 AirDrop 傳輸速度緩慢,iPad 又不支援與 iPhone 直接連接來傳輸文件,即使使用 MacBook 當作中轉,使用 Lightning 傳輸線的 iPad 9 傳輸速度也並不快。

iPad 9

Lightning 充電孔帶來的問題不止是傳輸文件,在外接顯示器、相機、滑鼠鍵盤時,都會存在擴充接孔不好找的問題,而且相比 USB-C,Lightning 不僅傳輸速度一般,價格也相對較貴。

iPad 9

在 LumaFusion 最新的更新中,支援了 Apple ProRes,但這項功能,僅適用於 USB-C 的 iPad Pro 機型和一些較新的 iPhone 機型 — 即使 iPad 9 剛剛發布,它也不能體驗最新功能。

iPad 9

所以,如果你想購買 iPad 來剪輯影片,從性能到功能再到擴充性,iPad 9 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閱讀:原彩顯示,觀感不錯

推薦 app:多看閱讀、圖書

iPad 9 終於支援原彩顯示了!

在重量方面,iPad 9(487 克)相比 iPad Air(458 克)和 iPad Pro(466 克)略重一些,但握持手感尚可,比 iPad mini 更大的螢幕也更適合分割閱讀。當然了,重量手感都是主觀感受,如果你更習慣普通書本的大小,那 iPad 9 還是太重、太大了。

iPad 9

經過這幾個對比,相信大家已經發現,iPad 9 與 iPad Pro 的差距主要還是在螢幕、Apple Pencil 支援、接孔等硬體上,而 App 功能方面並不會有太大差異,只有在剪輯輸出影片、打開大型文件檔案時,才會感覺到些許緩慢。

輕鬆簡單都做好?雖有遺憾,但確實如此

在蘋果官網上,iPad 9 的宣傳語是這樣說的:輕鬆簡單都做好。在第一次看到時,我不禁笑出了聲,但當我上手體驗後才發現,這麼說好像也沒什麼不對。

iPad 9

現在的這篇文章,正是使用 iPad 9 搭配 Ulysses 寫成的,雖然聰穎鍵盤的手感對比巧控鍵盤確實沒什麼差別,但也足夠簡單辦公;體驗過程中,我拿著 iPad 9 看完了一季《堀與宮村》,補上了三期《披荊斬棘的哥哥》,單側喇叭的體驗確實沒有優秀,但「又不是不能用」。

iPad 9

在遊戲體驗方面,iPad 9 使用《安兔兔評測》跑到了 63 萬分,介於 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之間,符合 A13 晶片的表現。在體驗《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原神》等遊戲時,均可在支援的最高畫面表現下穩定運行(雖然也就是穩定 30、60 格),搭配 3.5mm 耳機,倒也不影響我五連絕世、今晚吃雞。

iPad 9

iPad 9 比得上 iPad Pro 或者 iPad Air 麼?當然比不上。這讓它給了我們「雖然能做,但做不好」的感覺,可換個角度來看,它同時也是「雖然沒有那麼完美,但也沒有缺少必要功能」。對於價格敏感的朋友來說,iPad 9 不像 iPad mini 6 那樣更新了 A15 晶片和全新的設計,也足以滿足日常輕辦公、遊戲、觀影的需求。雖有各種各樣的遺憾,但它確實「都做好了」。

iPad 9 值得買嗎?

如果有容量需求,你就要購買 14,100 元 256GB 的 iPad 9,可這個價格,已經可以入手雙喇叭、A15 晶片、全螢幕設計的 iPad mini(第六代),但這個價位的  iPad mini 6 容量又只有 64GB,且螢幕較小,這時你的目光可能又會飄向 iPad Air(第四代),就這樣不斷因為「再加一點就有了」的想法,最後與本意越來越遠。

這就是大家常見的,起初預算只有幾千塊,最後買了一台上萬塊的東西回家。。

iPad 9

如果你是 iPad 8 使用者,iPad 9 並不值得升級,除非你對「人像居中」有非常強烈的需求;如果你第一次購買 iPad,只要預算充足,相比 iPad 9,不論是新的晶片、新配件、兩側喇叭,還是全螢幕的設計,其他款 iPad 都能讓你獲得更好的體驗。

所以,iPad 9 只適合預算有限,或者需求確實不高的朋友。只是想要一個 iPad 追劇看新聞,放在廚房當食譜,或者給孩子看線上課程、給長輩看影片,即使 64GB 容量的 iPad 9 也不會有太大壓力。而 256GB 的 iPad 9 呢?對於一款入門級 iPad 來說,價格還是高了些。

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 Apple 的消息、教學、小技巧或是科技新知,歡迎大家點擊以下任一 LOGO,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團、加入官方 Line 帳號、訂閱 IG 以及 Telegram。

加入LINE好友  追蹤FB粉絲團  追蹤 Instagram  訂閱 Telegra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