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 4/22 是世界地球日,Google 曾在搜尋首頁放上近幾年與這幾個月來環境變化照片,從照片可以看出環境因全球暖化而失去生機。Google 似乎想在世界地球日這天,讓大家意識到氣候變遷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今天要來聊聊氣候變遷議題,看看氣候變遷如何影響台灣?造成氣候變遷的因素,以及氣候變遷因應法。本篇文章或許有些嚴肅,歡迎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一起往下閱讀。
2023 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2023】世界地球日做什麼?由來、主題、優惠一次看
(Google 曾在世界地球日放上氣候變遷下的環境對比照)
本篇內容
2023 年世界地球日主題
在聊聊氣候變遷之前,也簡單介紹 2023 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吧。
每年世界地球日都會設定不同的主題,而 2023 年的主題是「投資我們的星球」,一樣著重在推動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行動。地球日總部(Earth Day Network)更提出 52 個投資星球的方法,希望民眾可以透由日常行為來守護地球。
氣候變遷如何影響台灣?
根據 2021 年遠見雜誌的報導,在當年立冬時分,台灣各地出現破紀錄的高溫,而台灣也因為氣候變遷影響,平地溫度平均上升 1.6 度,超過全球的平均上升溫度。
「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是結合台灣多個單位的氣候變遷科學團隊,2021 年時也發布氣候變遷影響台灣的相關研究。
氣候變遷影響台灣1:平地氣溫上升
其中最引發討論與關注的,是氣候變遷科學團隊的觀測分析指出,從 1911 年~2020 年的 110 年期間,台灣平地平均氣溫上升大約是攝氏 1.6 度,超過全球平均增溫的 1.07 度,若拿來跟近 30 年與近 50 年的增溫速度相比,也有加速升溫的趨勢。
(氣候變遷影響台灣,平均氣溫上升,來源:氣象局)
氣候變遷影響台灣2:夏季長度增加
在氣候變遷影響下,台灣不只平地氣溫上升,在季節長度部分也有變化。根據科學團隊的歷史數據顯示,目前台灣夏天長度已增加到約 120~150 天,冬天長度則縮短成約 20~40 天。
氣候變遷影響台灣3:農業、熱傷害
隨著平地溫度上升,氣象局也將高溫定義的 35 度上修為 36 度,各項數據都顯示台灣溫度不斷升高且無法回頭,氣候變遷可能讓台灣「冬日將盡」。
氣候變遷又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呢?高溫將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可能會有減產或農業災害,且高溫也容易有中暑等相關疾病。根據統計,只要氣溫高於 34 度,熱相關疾病的急診會增加為原本的 4 倍,其中女性患者增加 7.5 倍,65 歲以上患者增加 5 倍。而就診人數會增加 70%,對 14 歲以下民眾影響最大。
(資料參考來源:遠見雜誌)
氣候變遷因素
根據氣象局整理,近百年造成氣候變遷的因素,人類活動確定是主要原因,其中可分為下方三項來說明:
氣候變遷因素1:溫室氣體
第一個造成氣候變遷的因素是溫室氣體,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從工業時代開始增加,根據氣象局統計,目前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的濃度,已達到過去 80 萬年以來的最高點。
人為排放出的溫室氣體,最主要來源是燃燒化石燃料釋放的二氧化碳,人類活動對氣候變遷的影響遠超過太陽活動、火山爆發等自然過程帶來的影響。
(來源:氣象局)
上圖是各項因素在 1951~2010 年期間對地表溫度變化所產生的貢獻,可以看出溫室氣體是氣候變遷暖化的最大原因。
氣候變遷因素2:大氣懸浮微粒
生活中我們經常使用塑膠類用品,塑膠不易分解,接觸紫外光後也會產生塑膠微粒。而這些大氣中的懸浮微粒(又稱為氣溶膠、氣膠)在大氣低層時會讓可見光與紫外線散射,降低溫度,但他們同時也會吸收紅外線,使溫度上升,加速溫室效應。
(資訊參考來源:TCCIP)
(大氣懸浮微粒也是影響氣候變遷的因素之一)
氣候變遷因素3:土地使用變化
除了上述的溫室氣體與大氣懸浮微粒,土地使用變化也是影響氣候變遷的因素之一。研究報告指出,「自然土地和土地管理的轉變,是溫室氣體排放和氣候變遷的主要淨貢獻者,但陸域生態系也是溫室氣體匯。」
在下方圖片可以看出,在目前全球不會結冰的土地中,將近 3/4 是人類活動所用,約有 12~14% 已轉為種植作物(黃色),22% 由受管理或人工林組成(藍色),37% 是用於放牧和其他用途的草地(綠色)。右側橙色矩形代表人類當前未使用的土地,通常是貧瘠的或沒有被管理的綠地。
氣候變遷暖化影響農業生長、淡水供應減少,這樣也使生物多樣性減少並增加樹木死亡率。氣候變遷與土地是否永續利用是息息相關的。
在適應氣候變遷的同時不能犧牲土地,同時也要抑制土地沙漠化,並加強糧食安全與減少營養不良,是全球共同面臨的議題。
(資料參考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氣候變遷因應法:介紹
行政院日前通過「氣候因應法」修正草案,以下將針對氣候因應法的內容分為 5 段落介紹。
氣候變遷因應法1:2050淨零排放目標
現行法律規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是「139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 94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 50% 以下」,將修正為「139 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環保署表示,為了達成此目標,各級政府應與國民、事業、團體共同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發展負排放技術及促進國際合作。
氣候變遷因應法2:提升層級強化氣候治理
溫室氣體減量,以及氣候變遷事項涉及跨部門作業,修法裡提及,中央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協調、分工或整合國家因應氣候變遷基本方針。除此之外,中央主管機關負責整合各部門行動方案,以擬訂國家減量計畫,地方政府也會增設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整合氣候變遷事務。
氣候變遷因應法3:增訂氣候變遷調適專章
- 為了提升國家整體因應氣候變遷的基礎能力,政府應推動調適能力建構事項,並融入國民、事業、團體應致力參與的責任。
- 須強化科研接軌,由中央科技主管機關整合氣候變遷科學、情境及風險資訊,定期公開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各級政府進行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作為調適推動依據。
- 為確定氣候變遷調適推動架構,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權責領域調適行動方案」,中央主管機關整合擬訂「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地方政府訂定「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方案」強化因地制宜的調適策略,透過每年編寫成果報告,踐行資訊公開及公眾參與程序。
氣候變遷因應法4:強化排放管制及誘因機制促進減量
提升能源效率是邁向淨零排放的關鍵策略,氣候變遷因應法有納入對製造、運輸及建築等各部門排放行為之管制機制,且規定新設污染源應採最佳可行技術,並進行增量抵換,減少排放增量。
另外,為強化對事業或各級政府提出自願減量計畫,會針對執行溫室氣體減量措施者,給予減量額度的誘因機制,雙管齊下促進減量。
氣候變遷因應法5:徵收碳費專款專用
碳定價制度,可透過經濟誘因讓排放減量,這是國際公認重要的減碳策略之一。
為了健全台灣碳定價制度,增訂對國內排放源徵收碳費,並將收入專款用於辦理溫室氣體減量工作、發展低碳與負排放技術及產業、補助及獎勵投資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等,藉此促進溫室氣體減量,及低碳經濟發展。
另外,因應國際為避免碳洩漏而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之趨勢,也會增訂未來中央主管機關得對特定產品訂定碳含量計算及認定方式,並參考國際經貿情勢,對高碳含量之進口產品徵收碳費,以維持我國產業競爭力。
(資料參考來源:環保署)
更多熱門話題》
- 422 世界地球日,蘋果 5 項活動反氣候變遷還能拿 Apple Watch 徽章
- 【世界地球日2023】世界地球日做什麼?由來、主題、優惠一次看
- 全家響應世界地球日,購買指定蔬食商品,就有機會獲得電動滑板車!-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