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蘋果已經宣布針對 Apple TV+、Apple Arcade、Apple One 漲價一波,漲幅最高近 5 成,而當時沒有調整的 Apple Music 最終還是逃不過漲價的命運,現在也確定台灣的 Apple Music 要漲價了!
Apple Music 漲價最高 30%
蘋果已經在官網調整了 Apple Music 的價格,最多人使用的 Apple Music 個人方案從每個月 150 元漲價到 165 元,漲了 15 元,大約是 10% 的漲幅;家庭方案從 240 元漲價到 265 元,漲了 25 元,也是大約 10% 的幅度;學生方案則是裡面漲幅最高的,從 70 元漲價到 90 元,漲幅約 29% 左右。
漲價前 | 漲價後 | |
學生方案 | 70 元 | 90 元 |
個人方案 | 150 元 | 165 元 |
家庭方案 | 240 元 | 265 元 |
新的費用也經出現在 Apple 官網的介紹中,意味著從下一期開始,有訂閱 Apple Music 的人,無論訂閱的是什麼方案都將會以新的費用收費,除此之外所有的功能、權益皆不變。
你也可以透過 Apple Music App 右上角個人專區中的「管理訂閱」功能,去查詢自己訂閱的方案價格。
雖然以我的個人方案來看,目前看到的價格還是 150 元,但這邊顯示的應該是你這一期付的費用,點進去看查看所有方案就會看到最新的價格,個人方案就顯示 165 元,這個就是下個月續訂時要收的費用。
那如果覺得 Apple Music 漲價不爽用、想要取消的人,可以參考《Apple Music 如何取消訂閱?這裡教你不繼續訂閱的方法》這篇的步驟。
此外,Apple Music 也有推出一些免費使用的體驗,我會把這些取得免費體驗的方法放在下面延伸閱讀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參考看看。
4 家串流平台方案價格比較
除了 Apple Music 以外,台灣許多人也有在使用的是 Spotify、KKBOX 以及 YouTube Music,這裡也幫大家整理到 12/8 日為止,主要 4 家串流平台的方案價格比較。
以下的方案都不考慮什麼信用卡、電信公司的合作優惠方案,以最標準的每月付費方案來做比較。
個人方案
- Apple Music:165 元
- YouTube Music:169 元
- Spotify:149 元
- KKBOX:149 元
目前 Spotify 和 KKBOX 都還沒有漲價,但不確定 Apple Music 漲價後他們會不會也跟進,畢竟 Apple 可以收 165 元,那我們為什麼要只收 149 元呢?
另外 YouTube Music 個人方案 169 元是透過網頁、Android 手機訂閱的價格,如果是透過 iOS 的 App 訂閱,則是 220 元。
家庭方案
- Apple Music:265 元
- YouTube Music:269 元
- Spotify:268 元
- KKBOX:240 元
以上的家庭方案都是可以同時給最多 6 人一起使用的價格,而 KKBOX 還有另外一個家庭方案是給 3 人使用的,價格為 199 元;YouTube Music 的 269 元也同樣是在網頁版或 Android 手機上訂閱的價格,如果是 iOS App 上訂閱則是 350 元。
學生方案
- Apple Music:90 元
- YouTube Music:89 元
- Spotify:75 元
- KKBOX:100 元
以學生方案來說,目前 Spotify 還是價格最便宜的,而 KKBOX 的學生方案最基本就是 90 天收費 300 元,換算下來一個月就是 100 元,也是 4 大串流平台中費用最高的,即便 Apple Music 漲價變成 90 元也沒有超越 KKBOX。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 Apple Music、Spotify、KKBOX 這些平台的差異比較、如何選擇、詳細價格,可以參考《Apple Music、KKBOX 與 Spotify 串流平台方案費用比較,哪個最划算?》這篇文章。
延伸閱讀》
- PS5 使用者可享 Apple Music 6 個月免費聽體驗
- Apple Music 免費試用體驗 6 個月兌換方法、資格與限制
- Apple Music 免費試用聽 3 個月!教你透過 Shazam App 領取體驗資格
- Apple Music 免費聽 6 個月資格再擴大!買新 iPhone 也能體驗
- 台灣大哥大送 Apple Music 6個月免費聽!而且不限定新的使用者
- Apple Music 聲控方案掰掰!蘋果:其他方案已跟 Siri 完美結合
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 Apple 的消息、教學、小技巧或是科技新知,一定要點擊以下任一 LOGO,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團、訂閱 IG、YouTube 以及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