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被智慧型手機綁架了!你會想回去用老人機嗎?


line banner

戒網手機 Light Phone II 網路沉癮

圖、文/愛范兒授權轉載

在《奧本海默》宣傳期間,導演諾蘭曾經告訴媒體,他用沒上網的電腦寫劇本,同時不把智慧型手機放在身邊,因為怕自己會分心。

把劇本拿給演員看時,諾蘭也不發沒有感情的電子郵件。他親自飛到愛爾蘭,等著主演席尼·墨菲讀完,面對面了解他的反應。參演的「鋼鐵人」小勞勃·道尼雖然沒有這個待遇,但他也上門到諾蘭位於洛杉磯的家裡拜讀了劇本。

可見,當這個實拍狂魔進入工作狀態,就會克制自己非必要不上網,「我真的不想每次無聊的時候都上網」。

諾蘭開玩笑說,孩子們可能認為自己是個「盧德主義者」,即工業革命時期反對機械化的工人。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質疑、理解、成為」了諾蘭。

非必要不使用的青春版「老年機」

這個破網,不上也罷。

一股叫作「dumb phone」(傻瓜手機)的潮流,正在海外年輕人之間興起,和「Smart Phone」(智慧型手機)針鋒相對。

戒網手機 Light Phone II

受夠了直板全觸控螢幕的順滑體驗,也厭倦了社交媒體的花花世界,「自找麻煩」的 Z 世代,寧願選擇和他們年齡相近的功能機。

諾基亞手機製造商 HMD Global 統計,每個月能在美國賣出數萬部翻蓋和滑蓋功能機。這些「電子活化石」,除了打電話、發簡訊,只有 GPS、播放音樂等基本功能。

不過,「dumb phone」的範圍很廣,遠不止從古董堆翻出來的 2000 年代功能機,一些產品近幾年才出現,和年輕人雙向奔赴,助他們渡過智慧手機的「苦海」。

戒網手機 Light Phone II 網路沉癮

Light Phone II

其中人氣較高的一款手機是 299 美元的 Light Phone II,2019 年面世,被注意到的原因首先是設計,因為外觀有些早期的果味,尺寸略大於一盒撲克牌,重量僅約 80 克,採用和 Kindle 類似的黑白電子墨水螢幕。

優雅復古的外表之下,藏著「老年機」式的靈魂:可以打電話、發簡訊,有藍牙和耳機插孔,但沒有相機鏡頭,接收圖片後也無法查看,還有一個以文字顯示的工具欄,藏著鬧鐘、計算器、備忘錄、日曆、音樂、Podcast、導航等附加功能。

導航功能

最有意思的是,Light Phone II 支援 Wi-Fi 網路,可以作為其他設備的個人熱點,但自己卻無法上網。

這是刻進手機 DNA 裡的規則,它不搭載社交媒體和瀏覽器,不推送新聞和廣告,不允許第三方應用程式追蹤。

戒網手機 Light Phone II 網路沉癮

1977 年的「受眾商品論」早已指出,電視和報紙生產的訊息不是最重要的產品,這些只是吸引受眾的「免費午餐」,受眾才是媒介的真正產品,被打包出售給了廣告商。

如今,無限的抖音影片、視窗小遊戲,也是類似的道理。但 Light Phone 的開發商紐約布魯克林初創公司 Light,看不慣智慧型手機的成癮問題,他們的宗旨是:

為盡可能少地使用而設計。

Light 團隊認為,Light Phone II 並不是反技術,而是讓產品尊重用戶,讓技術為人類服務,不刻意爭奪你我的時間和注意力。

概念雖好,但 Light Phone II 高達 299 美元,比部分智慧型手機還要貴,不少用戶基本上毫不考慮。

這個場景似曾相識。20 世紀 90 年代大量生產的 CCD 卡片機最早只要「50 元一斤」,大多當成電子廢品回收,去年翻紅後被炒到三五百。甚至還有商家趁著風口坑小白,拿行車記錄器改裝再高價賣出。

不過,Light 多少也有點身不由己。公司開始於一個眾籌項目,團隊的規模很小,用戶的數量也不多,價格已經是考慮了硬體製造和軟體開發後的結果。

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時代,懷舊不可避免地成為我們內心的緩衝地帶,修復我們碎片化的娛樂方式。逆流而上的信仰充值,也等待著我們付出更多的代價。

退網是一種態度

智慧型手機早已是外掛器官,快 2024 年了還談戒不戒網,似乎有些愚公移山的味道。

但正如全鍵盤的黑莓是一種態度,間歇性的退網也是一種態度。退網這件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退網。或許沒人可以成功永遠和網路隔絕,但總有人在退網的路上。

和海外青少年類似,國內 Z 世代有著同樣戒網的決心。

中國廠商海信的墨水螢幕閱讀機,和 Light Phone 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優點和缺點都很突出。

它也是黑白電子墨水螢幕,看書不傷眼,又比電子閱讀器多了通訊、支付、聽歌等功能,方便放在在口袋裡隨身攜帶,但使用場景仍然有限,畢竟螢幕的更新率低、色彩單一,不適合遊戲、圖片和影片。

戒網手機 Light Phone II 網路沉癮

▲ 中國海信閱讀手機 A9.

在熱愛閱讀的文藝青年之外,這款手機也吸引了想要擺脫算法的網癮少年。

摘下「有色眼鏡」看世界,吃播索然無味了,口紅沒有色號了,穿搭沒有多巴胺美拉德之分了,整個人清心寡慾了,白紙黑字反而變得有意思了。

其實這恰恰說明瞭一個事實:將用慣了的主力智慧型手機束之高閣,意味著妥協和忍耐。

一切太快也太方便,當我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約為 8 到 10 秒,甚至看短影音也要倍速的時候,對等待越來越沒有耐心。但也是因為這樣,我們常常忘了拿起手機的初衷,回過神來已經刷了半小時。

當理所當然的便利被迫封印,我們和手機之間有了距離,和螢幕產生了摩擦力,也就達到了「防沈迷」的效果。

除了墨水螢幕手機,垂直賽道的防沈迷手機、被時代淘汰的舊手機,也是各有千秋的「戒網癮神器」。

過時的舊手機們不必安裝防沈迷系統,它們天然不夠好用,選擇哪款幫著戒網,就更看是否順眼以及外型了。「戒網手機」的話題下面,彷彿是個沒被直板全觸控螢幕統治的世界。

戒網手機 Light Phone II 網路沉癮

▲ 諾基亞 X5-01.

方形滑蓋的諾基亞 X5-01(2010 年)、實體全鍵盤的黑莓 Q10(2013 年)、日系翻蓋的夏普 601SH(2016 年)…… 這些電子廢物「愚蠢但實在美麗」。

但它們也因為相同的原因,消失在大眾視野,或者只能扎根在小眾賽道。

小時候拿起爸媽的諾基亞,貪吃蛇都能玩一天,但現在的娛樂選擇太多了,是王者不夠好玩,還是短影片不夠刷?又比如黑莓,全鍵盤打字行雲流水,又有最早的智慧型手機系統之一,然而時過境遷,它停留在了原地,消費群體從總統、商務人士變成了斷網學生。

戒網手機 Light Phone II 網路沉癮

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戒網是一種態度,核心在於主動吃苦。

不換手機也可以,手機 App「One Sec」在你打開某些 App 之前設定干擾,先執行全螢幕動畫,引導你完成 10 秒的呼吸練習,然後讓你選擇繼續還是關閉。當你開始回想,怎麼就管不住這該死的手呢,又開始刷抖音了,它的效果就達到了。

戒網手機 Light Phone II 網路沉癮

按這個思路延展,還可以關掉通知、開專注模式、把語言設定為英語、把界面設定為灰色、卸載或把娛樂 App 藏在資料夾下、用手錶代替手機看時間、用電腦替代手機查資料……

簡而言之,充分發揮「斷捨離」的精神,極簡主義不侷限於穿搭和裝修,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眾口難調的「極簡主義」

一款極簡手機,應該有多簡單?

從最初的眾籌項目開始,Light 團隊就在思考這個問題了。

這是個兩難的局面:功能太多,斷絕不了紅塵俗念;功能太少,在現代社會寸步難行。

不過,他們的第一代產品 Light Phone,沒能拿捏好尺度,只支援 2G 網路,沒有短訊息只能打電話,連他們自己都用不下去,「我們喜歡的簡單,反而製造了困難」。

等到設計 Light Phone II 的時候,團隊吸取了教訓,並展開使用者調查,瞭解他們的需求,留下必要的,捨掉多餘的。

戒網手機 Light Phone II 網路沉癮

然而,每個人的需求各不相同,簡訊、導航、筆記、Podcast、表情符號……如何實現大多數人覺得好用的簡單,依然是個複雜的問題。

塞進十幾個功能,你就擁有了一部 iPhone;排除太多,你又回到了 Light Phone。

這種情況也在國內的「戒網帖」發生。部落客介紹完自己的戒網手機,評論區就有人追著提問,一堆自己的需求,但都不在原本考慮的範圍內。

多番妥協之下,最終推出的 Light Phone II,仍然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不合時宜的缺點也有很多。

開機速度慢,不支援無接觸支付,聽音樂需要下載,墨水螢幕更新時可能出現重影,缺乏障礙人士需要的輔助功能,用小鍵盤打字很心累……

戒網手機 Light Phone II 網路沉癮

11 月初,Light Phone II 和美國說唱歌手 Kendrick Lamar 的品牌 pgLang 發售了限量款,250 部手機一天不到就賣完了。

除了名人效應,聯名的口號也正中年輕人的靶心——「Just a Phone(只是一部手機)」。

當然,手機可以只是手機,一個打電話、發簡訊的小盒子而已。在賣手機和 SIM 卡之外,Light 團隊還經營了 T 恤、手機殼、有線耳機、明信片套裝等副業。

他們的宣傳片也拍得歲月靜好,時刻提醒你把手機放在一邊,然後可以省出時間,喝茶、看書、曬太陽、騎自行車、與家人相聚。

大概是「演的吧」的陰暗心理作祟,這類畫風的片子總會引起我的警惕。

此時的 Light Phone II,彷彿適合和精裝書放在一起的時尚擺件,出現在「30 秒教你拍出氛圍感大片」的自媒體經驗文章裡,表演出了 ikea 樣板間精準配比的理想生活。

對於收藏夾都會吃灰的現代人來說,某種程度上,放棄智慧型手機,奔赴傻瓜手機的懷抱,有些像購買網路課程和健身房年卡,都是「花錢了就是上進了」的精神勝利法,實際堅持不了多久。

科技媒體 Insider 的記者 Jordan Hart,最近把 iPhone 14 Pro 換成了 Light Phone II,結果沒能堅持過一周,「我對自己依賴科技的程度感到震驚」。

當她在等外賣時,無法再滑社群媒體,只能聽 Podcast,當她坐地鐵時,也不能像往常那樣玩遊戲。Light Phone II 讓她更加瞭解周圍的物理環境,但也導致她錯過了一個更加廣闊的線上世界。

戒網手機 Light Phone II 網路沉癮

評測網站 PCMag 的編輯 Steven Winkelman 也不確定,沒有相機的 Light Phone II 能否讓他活在當下。這款手機讓他抬頭看見了更多風景,但也讓他失去了記錄的機會。

我無法在秋天的芝加哥捕捉某個打動我的時刻,然後在冬日裡回顧,或者在晚餐時和朋友分享。那一刻已經過去了。

擔任德國百靈第一任設計總監的 Fritz Eichler,在晚年接受採訪時說,華麗的設備適合舞台環境,但不適合裝飾高雅的現代公寓。設備應該不顯眼又實用,就像沈默的僕人。

同時,設備的功能應該以清晰的形式識別出來。人們會喜歡這些設備,享受與它們一起生活的樂趣。

極簡的出發點理應是實用,而非美觀。然而,很多所謂的戒網手機,極簡只體現在產品的外觀和感覺,而非內在的工作原理,沒能「少卻更好」,也沒能減少生活的複雜,反而增加了負擔。

但也很難說清楚其中的因果,到底是它們設定了太多障礙?還是智慧型手機不夠節制,讓我們被養刁了口味和使用習慣,顛倒了主人和僕人的關係?

在 AI 即將改變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乃至更多硬體的時代,再討論小眾的戒網手機,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復古的事情,但我們仍然需要這樣的設備存在,並希望它們可以做得更好。

哲學家阿圖爾·叔本華說人生像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時尚也是個循環,極簡和極繁的拉鋸戰從不停歇。當我們習慣了智慧型手機的聰明和吵鬧,偶爾也會渴望更加安靜、簡潔的選擇,主動控制著自己和網際網路的安全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