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 iPad Pro 體驗一週心得:13 吋的重量終於買得下手了


line banner

M4 iPad Pro 體驗心得

自從 M4 iPad Pro 開賣以來,許多外媒已經經歷了一週的深度使用,這款新的 13 吋 iPad Pro 以其先進的硬體設計和性能,讓許多使用者感覺蠻驚艷的,下面我們就要帶大家來看看外媒《9To5Mac》在使用了 13 吋 iPad Pro 一週後的感覺,以及他們對於買或不買的建議。

因為輕薄所以 13 吋更容易上手

新的 13 吋 M4 iPad Pro 在尺寸和重量上有了顯著改善。以前的 12.9 吋 iPad Pro 雖然螢幕很大,但是被認為太重而不適合手持使用,但這次的 M4 iPad Pro 在保留了和電腦有著類似性能的同時,大幅減輕了重量,更適合作為一款真正便於手持的平板電腦,即使單手操作,也能感到相對舒適,這對於想要大螢幕卻又怕手持會很酸的使用者來說算是一個相當值得考慮的點。

M4 iPad Pro 體驗心得

Ultra Retina XDR 螢幕在戶外使用效果極佳

新的 Ultra Retina XDR 螢幕是 M4 iPad Pro 的一大亮點。這款螢幕採用雙層 OLED 打造,不僅在室內使用時提供了令人滿到滿意的視覺體驗,顯示出來的黑色以及色彩飽和度讓觀看影片成為一種享受。

M4 iPad Pro 體驗心得

更重要的是,M4 iPad Pro 的 1000 尼特最高亮度讓 M4 iPad Pro 即使在陽光下使用,螢幕依然清晰可見,例如戶外攝影師或設計師在強光下需要檢查照片或稿件,M4 iPad Pro 的高亮度螢幕可以確保細節不會被忽略,依然能夠讓你看到準確的色彩和對比度。

M4 晶片性能提升但日常使用差異不大

M4 iPad Pro 配備了蘋果至今為止最強大的 M4 晶片。然而,對於一般的日常使用來說,這款 M4 晶片並不會讓人有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儘管 M4 在性能測試中超越了蘋果的整個 Mac 系列,但在寫作、瀏覽、郵件處理和輕度照片編輯等日常工作中,外媒並沒有感受到顯著的速度提升。

M4 iPad Pro 體驗心得

但我這裡也要補充一下,因為上面的使用情境基本上就是很消費的應用,其實不太能夠因此斷定 M4 的提升是否不是真的無感,如果之後有其他對於 M4 iPad Pro 更進階的應用,並且可以展現出這款晶片的效能,我也會再分享給大家。

新款 Magic Keyboard 提升了使用體驗

新的 Magic Keyboard 是 M4 iPad Pro 的另一大亮點,而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聽到有外媒誇獎這款配件了。《9To5Mac》說,新版的巧控鍵盤在多方面都有所改進,包括更大的觸控板、具備亮度和音量鍵的功能鍵、鋁製掌托帶來的高級質感、更好的觀看角度以及減輕的重量。

這些改進使得 Magic Keyboard 不僅提升了使用體驗,還成為選擇 iPad Pro 而非 iPad Air 的重要因素,因為 iPad Air。

M4 iPad Pro 體驗心得

買或不買:還是要根據需求決定

M4 iPad Pro 大螢幕相當有競爭力,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使用者而言,行能提升感受有限。

新的 M4 iPad Pro 在硬體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可以算是一台相當不錯的平板或媲美一台筆電。然而,對於大多數日常使用者來說,M4 晶片的性能提升並不顯著,這可能讓一些用戶感到失望,當然也必須認清現實,那就是 iPad Pro 面對的客群就不是你。

對於那些重視螢幕品質、外出工作需求高的使用者來說,這款新 M4 iPad Pro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你主要用來進行簡單的日常任務,或許可以考慮等到價格更甜、降價、有更新版推出後再入手。

另外,《9To5Mac》的編輯也有做出一個小小的結論:

  • 11 吋 iPad Pro 是一款很棒的平板但是很糟的筆記型電腦
  • 13 吋 iPad Pro 是一款很棒的平板也是很棒的筆記型電腦

為什麼呢?主要就是因為 13 吋 iPad Pro 搭配了新的巧控鍵盤,會讓 iPad Pro 更加媲美 MacBook Pro 的使用體驗。

延伸閱讀》

iPad 全系列容量與價格:M4 iPad Pro、M2 iPad Air、iPad mini 6 與 iPad 10

M4 iPad Pro 開箱心得:外媒認為 OLED 螢幕贏過同類產品

M4 iPad Pro 與 M2 iPad Pro 差異比較:選購前先注意這 8 大差別

揭開 M4 iPad Pro 不支援舊款 Apple Pencil 2 的秘密

M4 iPad Pro 暴力彎曲測試出爐:機身強度有感提升、甚至比舊款機型略強一點

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 Apple 的消息、教學、小技巧或是科技新知,一定要點擊以下任一 LOGO,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團、加入官方 Line 帳號、訂閱 IG、YouTube 以及 Telegram。

加入LINE好友  追蹤FB粉絲團  追蹤 Instagram  訂閱 YouTube  訂閱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