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 使用心得,與推薦的訂閱專欄


文/Joey Lu 

我是「得到」的忠實用戶,使用至今大約半年,花了約 122 個小時在上頭;一兩年前說這些事似乎是挺潮的,彷彿自己身處在「知識經濟」的大潮上,但近來風向似乎有些改變,總要說這些 App 沒啥用處才顯得自己見解獨到,哪怕批評的人根本聽都沒聽過裡面的課程。

推薦也好、批評也罷,這邊就我短短幾個月、一百多小時的心得來與大家分享,到底這些「線上學習」、「碎片化學習」的課程值不值得購買?又有哪些專欄是推薦的呢?得到App心得

什麼是「得到」?

「得到」是由羅輯思維的羅振宇(羅胖)推出的知識內容 App,裡面大抵上可以分為幾個主題:付費課程、精品課、有聲書、學習小組等等。每項服務大多都是收費的,而且不算太便宜(雖然也有部分免費內容),課程內容則包山包海,從語言學習、科技評論,到經濟學、文學、歷史都有。
得到App心得
訂閱一個專欄的固定費用是 199 元人民幣,可以使用一年;至於一年內能夠聽幾個課程就要看專欄作者更新的頻率,不過大多數都會有個百來篇,一篇文章 + 有聲廣播大約是 10 分鐘;換算下來,每天十分鐘的節目,大概要花你台幣六塊錢左右。

至於我個人幾乎只用到它的「付費課程」,所以以下的內容也僅就這部分與大家分享。
 

為什麼我會用「得到」?

最初使用「得到」並非我想要藉由這樣的課程學到什麼了不起的知識。我每天上下班大約要花兩個小時的時間通勤,過去我都是聽音樂或是廣播,但實在是越聽越乏味,因為內容不外乎是聽電台 DJ 瞎聊,或是聽一些早就沒啥興趣的流行樂。在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方案前,就隨手找了「得到」作為我每天打發通勤時間的音頻節目。(當初真的是隨手找的)

但意外的是,這個錢居然還花的挺值得的。

由於一集節目只有十分鐘左右的時間,所以通勤時間大概就會聽掉將近十集的節目。我通常是起床上班時會聽免費的「李翔知識內參」,下班時才聽比較硬的課程如「張瀟雨的商業經典案例課」或「北大薛兆豐的經濟學思維」。至於推薦的專欄,我則統一在下方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得到」專欄心得

我在得到上訂閱了四個付費專欄,加上免費的「李翔知識內參」,共有五個節目可以與大家分享心得。

李翔知識內參

李翔的節目是免費的,內容比較短,大概是簡單的講述科技圈、金融圈發生了啥事,或是哪位名人在什麼演講上分享了他的見解等等。這個節目沒有主觀的成分,比較像是短版的新聞廣播,但由於內容都是擷取各界名人的心得,所以在深度上自然是比廣播還要好得太多了。每集約 3 分鐘,一天約 5 集,通勤時就可以聽完,也沒什麼壓力,不大需要深思就能聽懂,很適合剛起床開車時聽。

 

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李笑來是中國的比特幣首富,也是得到專欄裡訂閱數最多的節目,當初衝著他是最多人訂的我就也跟著花錢了。但我個人其實不大推薦這個專欄。因為他在課程中並沒有講太多技術上的見解,比較多是思維上的開導,像是「人生的終極問題到底是什麼?」、「你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之類的話題,所以聽到後面有種「這根本是心靈雞湯嘛」的感覺。

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他能把一些簡單的道理講的有條有理是蠻厲害的。雖然我不欣賞節目的內容,但我卻很欣賞他的文筆跟思路的脈絡,但這樣值一年 199 人民幣嗎?我覺得可以把這錢省下來。

 

吳軍的「硅谷來信」

硅谷是矽谷的中國用語,吳軍的硅谷來信是以每天寫一封信給得到讀者的方式進行。一開始因為名字的關係,本來想從這個專欄了解現在矽谷正在發生些什麼事情,但其實吳軍的節目還蠻生活化的,除了講工作,有些時候也會講攝影、講紅酒、講咖啡。不像一個很生硬的課程,這個專欄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個很厲害的朋友在跟你聊天,其實還挺有趣。

但由於內容包山包海,所以有些我沒興趣的話題(像是講萊卡相機)就會跳過。儘管如此,他在講評論各個領域時還是很有見地,而且就像我前面所說,形態上比較像閒聊,所以也不是很有壓力。輕鬆地聽,我覺得很不錯。

 

張瀟雨的「商業經典案例課」

這個專欄我就蠻推薦的,就如名字所說,張瀟雨在專欄裡分析了許多經典的商業案例,包括 Nike、Uber、Airbnb、YC Combinator、蘋果、皮克斯等等。課程就像在講故事,把它當作大人在聽的商業故事書就行了。雖然講述的領域很廣,但畢竟張瀟雨是天使投資人出身,在講這些案例的時候就可以聽到一些網路上不大容易查到的資訊(或是你要花很多時間去搜集才能得知的東西),光是這點我就覺得蠻值得的。

 

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這門課我覺得挺有意思。由於大學時我修過經濟學,因此對經濟學一些基本的原理還算認識。薛兆豐的課程內容非常詳盡,而且用了大量的舉例來說明機會成本、準租、需求定律、產權保護等等很生硬的概念,講得活靈活現的,要是大學時的經濟學老師有這麼會講課就好了。

薛兆豐在每次專欄結束時,也會留一個「思考題」讓你想想這些概念要如何應用在生活上;每週末時會就思考題的內容解答及討論,這樣的型態也很不錯,因為有時候聽著聽著以為懂了,但碰到思考題時卻發現自己根本還沒搞清楚。

所以「得到」值得訂閱嗎?

我不知道,因為每天十分鐘,這時間真的是碎片化到不行,很難建構出一個完整的知識架構;但就像薛兆豐在專欄裡說的:「你永遠也不可能在自己的生活中空出一大片時間來好好學習。」所以碎片化時間、碎片化學習大概是你唯一的選擇了。(如果光是訂閱「得到」就想成為經濟學家或商業觀察家,那也太過不切實際)在這樣的前提下,我覺得得到可以有限度的開闊你的視野,我是覺得蠻值得。

尤其像是張瀟雨的商業經典案例課,如果每一篇都轉為文字放在 Medium 上,大概輕易的就可以在 Facebook 間造成轉發吧,你就想像那個專欄的內容就是有人把網路上的優質案例分析通通搜集在一起,變成一整套課程,這樣的內容你覺得值不值?

我想用自己短暫的時間,換來短暫的「開拓眼界的滿足」,這點我認為「得到」是可以達成的。但如果你想要建立一套完整、深入的知識體,那這個 App 適不適合你我就不知道,可能更仰賴的是你自己的學習熱情吧。整體而言,我對「得到」App 還是持正面評價,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