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心得】2018 MacBook Pro完整評測!效能、續航力、螢幕色偏、優缺點…


line banner

編按:本文由知乎網友 Navis 授權提供,全文從外觀、USB-C方便程度、發熱狀況、效能、螢幕色偏、續航力等等角度,完整評測了 2018 年版的 MacBook Pro;還在考慮是否入手的朋友,務必詳參考這篇扎實的測試!

今年的MacBook Pro 2018 是在沒有發表會的情況下突然更新的,並沒有像我們之前猜測那樣會在WWDC 上發表,不過等到真正使用今年的MacBook Pro 一段時間之後,我也確實認為並沒有必要特別開一個發表會;因為本質上今年的更新還是屬於例行性升級,而非翻天覆地的新產品,但它依然有著足夠的理由讓很大一部分人更新。

*全文心得為 MacBook Pro 13 吋版本,i5-8259U, Iris Plus 655 核心顯卡,訂製16G RAM,256GB 版本。

MacBook Pro 的工業設計

MacBook Pro 2018 依然延續了幾年前 MacBook Pro 2016 的設計,也正是由於 2016 年它超前的設計理念,讓它擁有了兩年後看來也依舊頂尖的輕薄機身設計,機身厚度僅僅1.49公分,重量也只有1.37公斤。單從機身尺寸來看,它完全可以被認為是那種主打輕薄的入門款產品,不過 MacBook Pro 並不是。


13吋版的MacBook Pro搭載的是i5-8259U和i7-8559U這樣28W的處理器,相對於更普遍的i5-8250U或者是i7-8550U,MacBook Pro採用的這兩款處理器由於更高的功耗,所以也可以發揮出更高的性能。除此之外,MacBook Pro 13吋搭載的Intel Iris Plus 655核心顯卡相對於i5-8250U的UHD 620核心顯卡會有顯著的提升。

因此,要怎樣才能在如此輕薄的機身下,設計出能夠承受超過 28W 功耗的散熱系統,並且保證噪音能被控制在合理範圍,就成了MacBook Pro需要解決的問題,不過根據往年MacBook Pro的表現來看,這並不是一個大問題,詳細的性能測試請見下文中的性能表現部分。

若論一體感,毫無疑問MacBook才是現代輕薄筆電的啟蒙者,從第一代採用Unibody的MacBook開始,MacBook使用CNC銑削最終成型的鋁合金材質機身直到現在已經整整十年,雖然有很多模仿者的存在,然而經過這十年的調整,不得不承認蘋果在MacBook Pro,或者說在所有其他產品上,對於如何創造一個精緻且一體感十足產品的水準,已經達到了一個讓其他競品無法望其項背的境界。

USB-C 接孔會很不方便嗎?

▲ MacBook Pro 透過機身上的4 個Thunderbolt 3 接孔直接驅動4 台4K 顯示器

接孔方面,左右各兩個,一共四個 Type-C 的 Thunderbolt 3 接孔。這樣的MacBook Pro在2016是超前的選擇,透過這一目前為止市面上最先進的接孔,不僅可以充電,也可以完成 5K 等級的外接顯示器輸出,並且外接高性能的獨立顯卡,還達到了40Gbps 的頂級數據傳輸速度。

站在實際的使用體驗角度,隨著USB-C的生態佈局已經越來越完善,從顯示器、儲存設備、滑鼠鍵盤到外接顯卡,都已經擁有USB-C接孔的選項,我的顯示器配有 USB -C 和傳統 USB-A 接孔,我的外接硬碟也早已換成USB-A/C雙頭,因此MacBook Pro僅擁有USB-C形Thunderbolt 3的接孔對我來說早已不是什麼問題,由於USB-C的高效率和豐富的功能,這樣的設計還可以帶來傳統USB-A接孔+影音接孔所不能達到的便捷和速度,相信在未來,USB-C還會繼續變得越來越方便。

MacBook Pro 的鍵盤與觸控板

MacBook Pro 2018更新了第3代蝶式鍵盤,單從外觀上來看沒有被辦法區分出和上一代的差別,因為其改變的部分在於內部。為了解決前代的進灰導致卡鍵的問題,第3代蝶式鍵盤在每一個按鍵結構中加入了橡膠墊圈,因此可以避免灰塵或異物卡入按鍵結構,而且還帶來了一個附加的效果:敲擊鍵盤的聲音也變小了,但按鍵手感和上一代很難感受出差別。

寬大的觸控板空間非常充裕,長寬分別為:140mm*83mm,手指的觸感也很優秀,雖然Windows Laptop一直在努力追趕,但配合macOS的完美支援以及力度感應功能,這確實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用的觸控板。

指紋辨識被巧妙的隱藏在了 TouchBar 的最右側,配合全新的,負責加密功能的Apple T2晶片,除了解鎖之外也可以更加保證數據安全,「Hey Siri」的功能也能在這一顆低功耗晶片的幫助下,得以盡量不影響續航的實現。

MacBook Pro 機身自帶的喇叭一直也是 Apple 下了很多功夫的地方,前兩代 MacBook Pro 的喇叭就直接連接到系統電源,並且擁有明顯大於同級競品的共鳴腔和功率,已經沒有什麼對手。全新的MacBook Pro 2018則更上一層樓,在實際體驗上,能夠帶來渾厚的低音和空間臨場感,毫不避諱的說,我認為MacBook Pro 2018是我們目前能買到的,同機身尺寸中具有最好內建喇叭效果的筆電。

MacBook Pro 的內部設計

由於MacBook 擁有拆機則保固失效的條例,因此這次的評測也並沒有進行拆機,拆機部分圖片源自iFixit, 感謝他們帶來的專業拆解和圖片。

整體佈局與上一代沒有太多變化,可更換的元件也只有硬碟(無TouchBar版本),內建喇叭相對於前代變得更大,值得一提的是:MacBook Pro全系列,除了沒有TouchBar的版本,其Wi-Fi天線都已經升級到了3X3,所以相對於其他2X2的競品,理論上也會擁有更快的連接速度和訊號強度。

由於Apple 並不鼓勵用戶自行拆機,所以我們也並不在內部設計部分過多深入。

MacBook Pro 螢幕品質(色域、色偏)

MacBook Pro 13吋版本的螢幕解析度為2560 x 1600,比例為16:10, PPI達到了227,對於一個傳統筆電來說已經非常細膩,不會有鋸齒感。

我們也對這塊螢幕進行了專業的測試:


▲ 與P3 色域的對比

按當評價一款產品時,我們應該關注什麼?,sRGB、 P3和Adobe RGB才是對消費者更為直觀有效的色域,而MacBook Pro的這塊螢幕包括了:

  • 99.9% sRGB
  • 87.0% Adobe RGB
  • 98.8% P3

與Apple宣稱的一樣,MacBook Pro 2018能夠精準的包含 P3 色域,並且透過 macOS 優秀的色彩管理系統,可以自動在需要時(例如網頁瀏覽)切換成為sRGB, 也正是因為同時包括 sRGB 與 P3,意味著 MacBook Pro 能滿足日常家用和專業的視覺設計、影像處理工作。

在我們的測試中,MacBook Pro 2018的螢幕最高亮度為471.23cd/m² ,相對於一般300 cd/m²亮度的螢幕有巨大的提升。亮度調節一共16級,相較一般PC的11級更精確,隨著亮度降低,每級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對比度最高達到了1296:1,因此明暗對比鮮明,比如在看電影時上下也不會有明顯的灰邊存在。

色差部分,在未校色狀態下 MacBook Pro 的螢幕平均 ΔE 為 0.8,最大 ΔE 為 3.5,兩者都在 1.5 和 4 的 ΔE 標準之內,整體色偏幾乎很難被察覺,但螢幕的預設色溫為6997K,與sRGB和P3色域的標準6500K相比都更加偏藍。

由於今年 MacBook Pro 2018 支援了 True Tone 自動調節色溫,因此我們也調整了環境光色溫來測試 MacBook Pro 的 True Tone 究竟能在什麼範圍跟隨環境光同步色溫,而實測的結果如上圖所示:在環境光色溫為5500K ~ 7000K時,MacBook Pro 2018都可以很好的調整自己的色溫來匹配環境。不知道預設色溫為7000K的結果,是否是Apple認為支援 True Tone 就可以忽略預設色溫的原因。

在校色之後螢幕的平均ΔE可以控制在0.5以下,同時色溫也得以被控制為6500K,因此無論是否校色,人眼都無法直接察覺出這塊螢幕存在色差,這是一塊買回來就可以直接滿足專業需求的螢幕,也對得起Pro的名號。


在光譜上,我們可以看到MacBook Pro的黃綠藍三色都較為尖銳,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 P3 色域的覆蓋,得到更為純淨的顏色,特別是紅色部分,因為P3相對於sRGB其實多出的顏色主要就是在紅。

綜合來看:MacBook Pro上這塊螢幕的品質非常好,對於大眾來說顏色鮮豔,可視角度高不會泛白,接近1300:1的對比度也能讓文字更深邃,電影等含暗色調的畫面也不會變灰,開啟 True Tone 功能之後可以無需關心與環境光出色溫差的情況。

對於專業的影像處理和UI設計等工作,因其幾乎完美包含 P3 色域,同時也能透過macOS優秀的色彩管理自動在需要時切換為sRGB避免顏色鮮豔失真。極高的色準表現讓它不需要校色就可以直接滿足P3和sRGB色域的需求,只不過需要注意預設色溫並非6500K而是偏冷的 7000K 色溫。

MacBook Pro 性能表現

28W 的第八代 Intel Core 四核心處理器,我相信大部分有換機想法的人都是衝著新處理器強大的性能來的,在設計拆機部分我們曾經提到過,自從2016之後的新款MacBook Pro With TouchBar 從硬體上來看,其散熱系統都可以支援超過 30W 的功耗,因此在進行測試之前我們對它的性能發揮並沒有太大擔憂。

首先是CINEBENCH R15 連續跑分測試:

MacBook Pro 2018並沒有讓我們失望,它的峰值性能大約在710 cb,最終的性能也能穩定在695 ~ 705之間,超越了大部分搭載15W四核處理器八代 Intel Core 處理器在Windows Laptop 的性能表現。相對於X1 Carbon 2018這樣的單風扇產品(紅線)擁有著更高的長期負載性能,相對於MacBook Pro 2017,由於全新的四核處理器直接在核心數上翻倍,也就有了幾乎兩倍的性能。

從功耗和頻率來看,在最開始的20多秒,其搭載的i5-8259U能以從最高40W的功耗運行,隨後因為溫度超過95°C而觸發限制,此時功耗被控制在30W以下,將溫度拉回90°C以內,待溫度穩定在90°C~95°C之內時,全程保持了30W左右的功耗和平均3.26 Ghz的頻率。

在Adobe PR影片輸出的測試中,我們選取了最先進的H.265(HEVC)作為輸出的影片編碼標準,輸出一段碼率為10Mbps的4K影片,並且分開測試了是否開啟硬體加速。

從上圖的結果來看,在沒有利用硬體加速的情況下,13吋版本的MacBook Pro 2018已經能和2017年厚重的電競機,還有2016年的次頂級移動工作站達到同樣的CPU性能水準。同時,由於MacBook Pro所搭載的i5-8259U支援H.265硬體加速,並且PR也對其進行了優化,而老平台並不支援,所以不難發現在開啟硬體加速之後,H.265編碼的速度飛快,只需要1/5的時間就可以完成老平台所無法想像的影像輸出。

因此,MacBook Pro 2018的散熱系統繼續並保持了前代產品28W的散熱能力,應付今年的4核心8代 Intel Core 處理器不成問題,配合最新處理器的硬體加速功能,甚至能在很多實際應用上超越上一代產品。

MacBook Pro 發熱狀況

在性能測試中,我們提到過MacBook Pro 的長期核心溫度會被限制在90°C~95°C 左右,因此機身的表面溫度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首先是日常辦公時的表面發熱:

日常辦公室鍵盤平均溫度為38.1°,最高溫41.7°C出現在CPU上方。左右放掌心的地方(點1,2)溫度都在35.5°C左右,幾乎沒有溫差。AWSD 字母鍵盤(點3)與 Enter 鍵附近(點4)都在38°C左右,整個鍵盤大部分都是不會讓你感覺到熱,只有鍵盤中心區域是稍稍有溫度的感覺。

在長期高負載運行之後,MacBook Pro 2018的內部核心溫度保持在90°C~95°C左右,鍵盤區域的平均溫度達到了42.4°C,最高溫47.9°C處在CPU正上方附近位置。左右掌托(點1,2)溫差很小都在36.5°C附近。AWSD(點3)和 Enter 附近(點4)的鍵盤右側區域都會比鍵盤中心溫度低5°C~98°C,毫無疑問能感受出鍵盤區域熱量的不均勻。

在macOS下,13吋版本的MacBook Pro 2018的表面溫度控制其實是比較不錯的,在承受了30W的發熱之後,表面溫度最高也沒有突破50°C,這樣的表現對於如此輕薄的機身已經實屬不易。

MacBook Pro 的噪音表現

MacBook Pro維持了MacBook系列一如既往較為安靜的調教,一般網頁瀏覽時風扇幾乎不會轉動,因此噪音等同於環境聲,所以我們只測試了極限狀態下的風扇噪音。

長時間滿載運行之後,MacBook Pro的雙風扇轉速分別為6340rpm和6861 rpm,此時正常坐姿測得的噪音為 45dBA,但從實際聽感來看,由於其噪音頻率分佈均勻,沒有突出的單一頻率異音,因此也沒有刺耳的噪音出現,整體聽感主要以呼呼的風聲為主。

總的來說:MacBook Pro的風扇素質處於筆電行業的第一梯隊,在非常小的空間之內達成了不錯的散熱效果,並且噪音控制理想,沒有刺耳的單一頻率噪音出現,在一般的輕度工作時風扇並不會轉動,因此也日常使用也不會聽到什麼噪音。

MacBook Pro 的續航力與充電

MacBook Pro的電池容量為 58Wh ,我們此次測試的是i5+16GRAM的版本,因此續航成績可能稍遜於i5-8250U處理器8GRAM版本,由於系統原因,我們只在macOS下測試了續航,所以只留下了飛行模式播放 1080P 影片和Chrome無快取持續刷新的兩種測試方式:

  • 下播放本機端 1080P 影片:在經過一個小時的播放之後,消耗了9% 的電量,也就是說單純的本機端 1080P 影片播放可以撐上 10~11 小時。
  • 最新版本 Chrome 打開優酷主頁,關閉頁面快取,每隔 5s 刷新一次,因為這個主頁包含了GIF, 大量靜態圖片,並且即時熱點和優酷懂你兩個欄目會不斷刷新內容,所以用來反映一般瀏覽網頁這樣輕中度辦公時的續航。

由於MacBook一直都不會在使用電池時降低其性能,若有高性能需求程式運行,MacBook Pro依然會讓CPU滿載,所以相對於在不插電模式下性能會低於插電模式的Windows Laptop,續航並不佔優勢。但是本機端影片播放依然能超過12個小時,日常網頁瀏覽(非線上影片)也可以堅持7~8小時。


MacBook Pro 原廠附贈 61W USB-C 兩插頭充電器,實測電量在60%之前充電功率會慢慢達到45W,30分鐘能從5%充至40%左右,在電池容量60%~75%時充電功率會慢慢下降到32W左右,一共耗時75分鐘能夠將電量充至80%,最後充電速度逐漸減緩至25W,最終需要85分鐘從5%充至95%。

在電源管理方面, MacBook Pro 暫時不支援電池閾值的設定,因此長期插電使用的損耗可能會大於擁有電池閾值選項的機型。

總結,2018 MacBook Pro 的優缺點

MacBook Pro 依然是目前頂級的筆電之一,無論是設計做工還是螢幕素質,它都能給你帶來最好的體驗,配合上八代 Intel Core 處理器的性能大提升,13 吋版本的MacBook Pro 2018 雖然不會是絕對性能和散熱最強的產品, 但在這樣輕薄的機身和並不高的噪音前提之下,它的性能表現可圈可點。

雙風扇的散熱系統能夠承受處理器帶來的長期發熱,這也意味著從現在開始,輕薄的MacBook Pro已經能用來完成以往龐大的移動工作站,甚至是桌面等級電腦的部分工作,比如4K等級影片輸出,還有大量的RAW照片處理。

優點:

  • 大幅提升的性能(對於 i5 版本來說可以全部被發揮)
  • 支援 True Tone 的2560*1600 比例16:10 螢幕
  • 完美包含 P3 色域,且擁有 macOS 出色的色彩管理,不需要校色也可以直接使用
  • 同價位頂級的細節做工與設計
  • 四個 40Gbps 的 USB-C 形 Thunderbolt 3 接孔
  • 擁有同等級尺寸裡最優秀的內建喇叭效果
  • 發熱控制比較理想,表面溫度相對於性能來說並不高
  • 噪音控制優秀,日常基本感受不到噪音,高負載運行也不會刺耳。
  • 較長的續航時間,較快的充電速度

缺點:

  • 鍵盤鍵程過短,不適宜長時間大量輸入
  • 螢幕預設色溫為7000K 而不是6500K
  • 在 2018 年來看螢幕邊框有些寬了
  • 如果沒有 USB-C 的周邊設備,那麼接孔會是個麻煩
  • 貴,應該也勉強算一個缺點吧

購買建議與適用人群:

對於想要更新自己手中老 MacBook 的用戶來說,今年的13吋版本MacBook Pro最吸引人的地方絕對是性能的大幅提升,而且在實測之中i5版本的全部性能也確實能被完整的發揮,因此如果是為了性能的提升而購買,那麼放心吧,它不會讓你失望。i5 + 8GRAM+ 256G SSD 就能滿足最基礎的需求,如果長期同時開大量程式或者使用Adobe系列軟體,建議16GRAM比較好。

對於目前使用Windows Laptop,並且想切換到MacBook Pro的人來說,如果是被macOS吸引,而且渴望頂級的設計做工,同時需要一塊素質很不錯螢幕的人,那麼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也可以隨意購買。不過如果離不開Windows,並且也需要更高的性能,那麼同價位甚至更便宜的Windows Laptop都有性價比更高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