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2 日,是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WWW)的生日,自從全球資訊網發明以來,至今已經是 30 歲了!網路巨頭 Google 也在今天換上紀念網路發明的圖示,慶祝 WWW 的三十歲生日。
全球資訊網的誕生
現在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全球資訊網(英文:World Wide Web,也就是網址前面的那個 www),是由英國科學家「提姆·柏納·李」於 1989 年發明的,並在 1991 年一月向大眾開放這項技術,從此改變了全世界的發展。
當時柏納·李於 1989 年的今天(12)撰寫了《關於資訊化管理的建議》一文,並提及了現在全球資訊網的基本概念與核心思想,但要直到 1990 年 11 月 13 日,才在一台 NeXT 工作站上撰寫了第一個網頁。
而就在同年的聖誕節,他製作了第一個網頁瀏覽器與編輯器 WorldWideWeb 與第一個網頁伺服器,正式讓網路上線。
隔天的八月,他在alt.hypertext新聞群組上貼了全球資訊網專案簡介的文章,這也是全球資訊網的首度亮相。在當時,已經有了現在網路上常見的概念如超連結等等。
全球資訊網與網際網路的差別
雖然在日常使用上,大家並不特別把「網際網路」與「全球資訊網」區分開來,但這兩者其實是不同的服務。
「全球資訊網」是大家常見的 http、https 或暗網的 .onion;而「網際網路」則是指一個全球戶相連接的電腦網路系統。
根據 2001 年的一份文件表示,全球資訊網上有超過 5,500 億份文件,而大多數在無法由搜尋引擎所引的「暗網」(或稱[深網])中。而根據一份 2002 年的文件,得知全球資訊網上的內容有 56.4% 是由英語寫成,7.7% 是德語、5.6% 是法語。但這份統計已經是十幾年前的數據,沒有統計到後來飛速成長的中文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