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我的印像中,似乎在電阻螢幕的時代就已經有貼膜生意了。比較有代表性的機型是 Nokia 5230,當時其一大賣點就是3.2 吋1600 萬色 360×640 像素的觸控螢幕。
▲一代神機 Nokia 5230. 圖片來自:phonesdata
而這片在當時看起來很華麗的螢幕,是一塊電阻螢幕,也就是說需要用指甲、觸控筆或其他尖銳物體,才能精準地點擊滑動,這就會讓人擔心把螢幕劃傷。
於是,大家想到了一個聰明的解決辦法,就是給手機貼上保護貼。於是大家會願意花幾時一百塊,找天橋上的貼膜師傅為手機貼上一層保護膜。
▲ Nokia 5230 螢幕保護貼,圖片來自:walmart
當時的手機螢幕保護貼還處在「原始」階段,用的材料是PET。這種膜又厚又硬,並且非常不耐刮。因此每次貼完膜,用不著兩個禮拜,就發現膜已經傷痕累累了。
直到2010 年,隨著iPhone 4、HTC G7 等眾多螢幕又大、影像又清晰、價格又貴的手機推出後,螢幕貼膜市場似乎一下子活躍了起來,走在人行道上,可能每隔50 米就能找到一個貼膜師傅。
▲ 2010 年蘋果發布iPhone 4. 圖片來自:Bloomberg
儘管蘋果在發布iPhone 4 的時候,強調其使用了康寧大猩猩玻璃,硬度很高,既耐磨又耐衝擊。但因為這支手機太貴了,因此用戶還是願意貼上保護貼好好愛惜。
而iPhone 4 雙面玻璃的設計,也給了貼膜廠商靈感,於是「鋼化玻璃膜」來了。其實這就是一層玻璃加上一層AB 膠,AB 膠擁有自動吸附、防止玻璃碎裂後飛濺的功能;鋼化玻璃代替了以前的PET 材質。好一點的玻璃膜,還會在表面加上一層疏油塗層。於是鋼化玻璃膜很快取代了PET 貼膜的地位,成為保護貼界一哥。
▲ iPhone4 鋼化玻璃膜. 圖片來自:stuff enough
可以說,2010 年是手機螢幕保護貼的元年,隨著手機貼膜行業的逐漸興盛,中國甚至出現了「靠貼膜生意兩年賺了兩套房」的新聞。
▲ 流下了羨慕的淚水
有意思的是,近年來一直追求手機輕薄,宣傳手機螢幕有多麼堅硬可靠、色彩多麼絢麗的廠商,也悄悄地給手機貼上了「出廠膜」,意思是手機出廠時就貼上了原廠的保護貼;即便貼膜後影響手感、導致螢幕透光率降低、影響螢幕下指紋識別速度,但廠商們還是這樣做了。
出廠貼膜已司空見慣
第一款出廠就貼保護貼的手機,已經無從考證了。
不過在我印像中,似乎vivo 和OPPO 從很早就開始,在出廠時給手機貼上一張「高清膜」。之後這一做法迅速在安卓陣營中蔓延,小米、華為、榮耀、三星等廠商,也紛紛為新機貼上保護貼。出廠貼膜,已逐漸成為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
▲vivo S7 上的出廠膜,邊緣十分明顯
不過廠商們的這種作法著實讓人感到疑惑。一邊強調自己的螢幕擁有康寧大猩猩第 x 代玻璃,耐刮防摔、用了奈米疏油塗層、2.5D 玻璃等優點,一邊悄悄地為這塊螢幕蓋上了一塊多餘的保護貼。
這就像一邊說自己素顏非常美,一邊以濃妝示人一樣,顯得有些矛盾。
甚至有廠商開始把手機螢幕保護貼當做一個賣點了。比如小米10 至尊版發表會上(小米十週年主題演講),雷軍還特地介紹了這款手機出廠就附贈「抗菌」保護膜。
▲ 雷軍在介紹小米10 至尊版的配件. 圖片來自:小米公司bilibili
對於這些行為,我分別諮詢了vivo、OPPO、小米、華為、榮耀、三星的工作人員。在關於為什麼要給手機貼上出廠保護貼的問題上,他們都統一回覆是為了防止螢幕刮花。除了小米的工作人員建議收到新機後,主動將膜撕下外,其它品牌的工作人員都建議保留貼膜。
上述這些廠商的出廠貼膜,都不是鋼化玻璃膜,而是所謂的「高清膜」,也就是塑膠材質。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想防刮擦,可以保留原廠貼膜,但如果想要達到防爆、防碎的效果,還是需要用戶自行購買鋼化膜。
這些回答都指向了「防刮」二字。聯想到iPhone 11 螢幕的「刮花災情」,再到近期不少網友反映華為P40 系列手機螢幕不耐刮的事情,都讓人不免懷疑,手機螢幕是否越來越不耐刮了?
▲ iPhone 11 螢幕上的划痕. 圖片來自:tomsguide
手機螢幕變脆弱了?
答案可能是真的。實際上,相比手機螢幕玻璃的防摔性,耐刮性的提升更難。
參考康寧大猩猩玻璃的進化歷程,在 2007 年推出第一代大猩猩玻璃後,其前三代都致力於把螢幕做得結實、耐磨且輕薄。
▲ 康寧大猩猩玻璃. 圖片來自:slashgear
但從第四代開始,康寧就一直埋頭致力於防摔性的提升。第四代產品問世時,康寧稱它有80% 的機率,從1 米左右的高度跌落後完好無損;到第五代時,有80% 的機率,從1.2 米左右的高度跌落後不會損壞。到第六代,這一安全跌落高度又被提高至1.6 米。
而在此期間,螢幕在耐磨性方面的進步則比較有限。康寧自己的測試也表明,從第三代到第六代大猩猩玻璃,防刮性能都沒有明顯改善。康寧甚至表示,其早期玻璃具有更高的耐刮擦性。
▲在翻滾測試中,第六代大猩猩玻璃比第五代刮傷更多. 圖片來自:康寧
這就涉及到玻璃強化處理的原理了。加州理工學院材料科學教授約翰遜(William·L·Johnson)曾解釋稱,玻璃的強化,一般是透過加熱或者化學處理。強化後的玻璃柔韌性增加,但表面硬度可能會變差,從而導致耐刮擦性下降。
簡而言之,就是當對玻璃進行強化處理時,通常會更容易刮擦。對於曲面螢幕而言,柔韌性可能比一般螢幕更高,理論上耐刮擦性就可能相對弱一些。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每一代手機螢幕都在強調抗跌性提升了,而對耐刮擦性閉口不言。
直到第七代Victus 的發布,康寧才驕傲的宣稱,這代玻璃同時提高了防摔性能和防刮擦性能。
康寧稱Victus 從高達2 米的高度跌落到堅硬粗糙的表面,可以保持完好。同時其防刮擦性能比競品鋁矽玻璃高出4 倍。
這代玻璃最早應用於三星note 20 ultra,不過有意思的是,這款手機也被貼上了出廠膜。
那三星Note 20 ultra 的耐刮性怎麼樣呢?據 YouTuber Zack Nelson 的測試,在6 級莫氏硬度下,三星note 20 ultra 的螢幕開始出現刮痕,並在7 級硬度下出現了更深的凹槽。儘管如此,Zack Nelson 依然認為這款手機相當堅固耐用。
▲Zack Nelson 在測試螢幕防刮性能. 圖片來自:Zack Nelson
這裡需要提一下什麼是莫氏硬度。它就是表示礦物硬度的一種標準,又稱摩氏硬度。簡單來說,莫氏硬度低的物體會被莫氏硬度高的物體刮花。
▲ 莫氏硬度對照表.
手機螢幕表面的玻璃,莫氏硬度一般在5.5 左右。像指甲、鑰匙、鐵等,莫氏硬度沒有玻璃的高,因此不必擔心劃傷玻璃。
讓你的螢幕出現刮痕的元兇,反而是最不起眼的灰塵、砂石等。因為灰塵與砂石中含有石英,而石英的莫氏硬度為7,因此毫無疑問會被刮花。
在這需要提醒一下各位,不要把兩台iPhone 疊放在一起,尤其是沒貼膜的情況下。因為iPhone 採用的藍寶石鏡片,莫氏硬度達到了9 ,很輕鬆就能把iPhone 的螢幕刮花,下圖就是淚的教訓。
▲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文主編的iPhone
很簡單的邏輯,只有當手機使用了莫氏硬度夠高的玻璃,我們才能放心地「裸奔」而不用擔心刮擦。但這一天,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到來。
除了玻璃被真正刮花,我們有時看到的划痕,還有可能是玻璃上的塗層被刮落導致的。畢竟現在手機螢幕上都會塗上諸如防指紋、疏油等材料,而這個塗層被擦刮,也有可能會產生像玻璃划痕一樣的印記。
所以從廠商的角度來考慮,花小成本來防止螢幕擦傷,對於用戶和企業而言,是一件雙贏的事情,畢竟現在手機螢幕越來越好的同時也越來越貴,動輒上千甚至破萬元的換螢幕費用,普通消費者也難以承擔。
▲Note 20 ultra 螢幕上的划痕. 圖片來自:Zack Nelson
貼,還是不貼?
拋開廠商的視角,作為消費者,你會主動給手機貼膜嗎?
在愛范兒的調查中,僅有約16% 的人表示不貼膜。
在貼膜的人群中,大部分是因為追求安全感,怕手機螢幕刮花或碰到。有人表示,「雖然我知道不貼膜,螢幕也不會出事,但就是想貼上,求個安全感。」
一部分人是想保證螢幕的「完美」,二手價才會好。畢竟現在的手機,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一些喜歡「嚐鮮」的朋友,喜歡在新機發布後,將舊手機賣掉補價差,而一塊嶄新如初的螢幕更容易賣出去,並且價格也能漂亮一些。
還有一小部分人是受習慣影響,「從買第一台智慧型手機,我就開始貼膜,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你要是不讓我貼,我就感覺手機是不完整的」。有人表示。
▲「裸奔黨」的手機螢幕. 圖片來自:the-gadgeteer
當然,還有朋友是因為喜歡手機螢幕保護貼的各種功能。「我上下班都要坐地鐵,以前碰到過幾次我在玩手機時,旁邊的人在盯著看的事情,後來我就索性買了防窺膜。」有朋友對愛範兒說。
除了某些特殊功能,還有不少朋友是衝著保護貼上的疏油層去的。畢竟若保護貼上的疏油層掉了,換一張新的很方便,成本也不高。但如果螢幕上的疏油層掉了,再去補就非常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