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iOS 11 結合 iPad,生產力的大幅提升【端科技授權】


line banner

【原文刊登於知乎,作者Renqing Yu,端科技授權發表】

就拿手頭上的iPad來分析一下 iOS 11的改進吧,這次畢竟是iPad生產力的一大步跨越。設備是iPad Pro 10.5 升級正式版後無卡頓。各方面都流暢完成。

檔案 Files

從文件系統來講,蘋果一直和其他平台有著極大的區分,最主要的就在於iOS自身沒有類似於“文件管理器”一樣的文件管理方式。早在2005年賈伯斯就曾說過,文件結構的管理方式在以後的移動設備時代是毫無必要的,但萬萬沒想到這在iOS 11後將完全不同。蘋果此次將原本的iCloud Drive延伸成了一個“Files”,不僅可以看到各個App中最近打開的文件,還可以看到你所有的蘋果設備以及iCloud中所儲存的所有檔案。

類似於macOS,蘋果可以使用帶顏色的標籤用於整理分類自己的文件,並可以添加個人收藏。不僅如此,Files支援各大主流雲端服務。基本上,可以在這一個程式裡完成所有文件管理,這對於iPad來說算是一個不小的突破。

新Dock欄

除了Files外,iOS 11借鑒macOS裡最醒目的改變就要數全新的Dock欄了。不同於以往只能放六個 Apps 的Dock欄,這次的新“底座“可以讓你放下多至15個App及資料夾,且右側還會顯示你最常使用的三個。更棒的是,新Dock欄可以在所有界面情況下叫出來,你要做的只是手指從底部輕輕上滑。

全新的Dock欄也給iPad帶來了操作方式的改變,任意時刻都可以從Dock欄中拖曳出一個App來達成 Split View 和 Slide Over 分割螢幕功能。且在 iOS 11裡,手勢的操作將比你想像的要更加強大,不論是通過拖曳實現分割畫面時兩個APP之間的文件傳輸,或是同時移動多個圖片和文字,在這次升級後都變為可能。再也不用在寫郵件時為了夾帶一個附件而在多個後台間來回切換。也正是這樣的Dock欄讓你的iPad更像一個小電腦,而不是你玩遊戲看美劇的小平板。

自定義你的控制中心

蘋果並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優化,更何況是更新後第一個看到的界面——鎖機畫面。在iOS 11中,通知中心被默默地“揉合”進了鎖屏界面,不用再通過上下滑動進行瀏覽,而控制中心仍然是從底部上滑喚出(如果有沒有Dock欄則是先喚出Dock欄)。

樣式上變化最大的控制中心在iOS 11裡由一個個小模塊組成,你可以進行自定義這些模塊的內容和順序。除了曾經的四大助手“手電筒/計時器/計算器/相機”,你現在能夠添加從“放大鏡”到“開車勿擾”等多達17個系統功能。

此外,控制中心在iPad中也可以在你切換多工列時呈現在螢幕右側。每個模塊的動畫效果都得到了很大的優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習成本,但習慣後會非常快捷。

螢幕截圖更方便

iOS 11裡非常人性化的一個更新就是截圖功能的大升級,和之前一樣的操作方式,iPad同時按下Home鍵+電源鍵後,螢幕的左下方會出現截圖的預覽,點擊後即可進行二次編輯。這裡的圖片編輯功能和相簿、備忘錄裡一樣,可以進行多畫筆批註和簡單的裁剪功能。(iOS 11 螢幕截圖編輯教學

除了截圖,千呼萬喚的螢幕錄影功能也在iOS 11裡閃亮登場。點擊錄影按鍵後可以看到開始前的倒數計時。

內建App全線升級

除了系統設置方面,蘋果內建的大部分APP都改頭換面迎來新的升級。先從UI角度說起,在iOS 10時期試水的Apple Music的界面到了其餘的所有App,從iMessage到整個風格都和之前完全不同的App Store,所有內建的 APP 在這一次更新終於達到了界面樣式的統一。

功能方面,幾大App都改進了不少。相簿可以存放gif格式的圖片後,相信你的一堆表情包終於派上了用場;自帶的相機App可以直接掃描QR Code了,以後再也不用每次都急急忙忙打開微信;備忘錄甚至可以直接掃描文檔,且能輸出為pdf格式保存等等……這一個個人性化的操作想必也是殺死了一片第三方App。

Siri

自從有了Siri之後,蘋果每一次的更新都不會忘了它。這一次的iOS 11裡,Siri加入了夢寐以求的即時翻譯以及音樂DJ功能。相信馬上又要被大家玩壞了。而今年WWDC上推出的帶Siri功能的音箱HomePod,也代表了蘋果想藉Siri進軍智慧型家電的野心。

其他

iOS 11相對於之前的幾版更新最大的不一樣,就在於這次優化的重點,或者說對生產力方面的更新,是更加註重於iPad的。特別是配合Apple Pencil使用,你可以發現很多蘋果的小巧思,就像螢幕鎖定時用Pencil點擊可以直接啟動備忘錄進行筆記或批註。此外,蘋果也加入了諸如一鍵重開,iCloud鑰匙串可填充到第三方App內等類似於擠藥膏般的小功能。總的來說,更新了iOS
11的iPad,將再一次讓你刮目相看,在生產力工具的道路上,又邁出了那麼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