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 MacBook Pro 開箱評測:Mac 可以玩遊戲,但不是最大亮點

MacBook Pro M3 M3 Pro M3 Max 開箱評測

圖、文/愛范兒授權轉載

大家都知道,人眼之所以能看見色彩斑斕的世界,是因為不同波長的光反射到了我們眼裡,波長較長的光成為了明艷的紅色,波長較短的光則是深郁的藍色,而當大部分可見波長的光線不可見時,就有了黑色。

M3 Max MacBook Pro:太空黑真的好看

2019 年 5 月,蘋果公司提交了一項名為 「使陽極氧化零件具備消光黑色外觀」的專利。

陽極氧化是近幾年在電子設備外觀上最常見的工藝之一,通過對鋁合金進行化學處理,使其表面覆蓋一層氧化物,增強鋁合金的耐磨性和抗腐蝕性,還能有效防指紋等油污沾染。

在專利中,蘋果表示,儘管在陽極氧化工藝過程中,可以透過添加著色材料顆粒的方式為電子設備上色,使其擁有五彩繽紛的鋁合金外殼,但要實現純正的黑色並不容易。打磨得過於光滑的外殼會造成炫光,導致視覺上呈現深灰色。

為此,蘋果改進了陽極氧化的蝕刻技術,在微觀層面上讓鋁合金表面的氧化顆粒更加粗糙,進而增強鋁合金零件的漫反射,光線被反射到四面八方,進入眼睛的光線更少了,也就顯得這個零件更黑了。

MacBook Pro M3 M3 Pro M3 Max 開箱評測

▲ MacBook Pro 表面經放大後的影像,左側為太空灰,右側為太空黑,圖片來源:ifixit

這就是新款 MacBook Pro「太空黑」的由來,是搭載 M3 Pro/Max 晶片機型的獨佔配色,M3 款則是銀色和太空灰兩種配色,此外也少了一個 Thunderbolt 4 孔。

實測下來,這可能是黑色筆記型電腦裡最抗指紋的一款,雖然仍然會沾上指紋,但相較銀色款而言,太空黑 MacBook Pro 好看是真好看,耐髒也是真的不耐髒。

MacBook Pro M3 M3 Pro M3 Max 開箱評測

▲ 左邊為太空黑,右邊為太空灰,圖片來源:ifixit

一直以來,MacBook Pro 都是蘋果最重要的技術試驗先驅。

2006 年,賈伯斯在 Macworld 大會上宣佈將放棄 PowerPC 處理器轉投 Intel 陣營,並推出蘋果第一代 MacBook Pro 筆記型電腦,並且搭載 Intel Core 處理器。

兩年後,採用了陽極氧化工藝、Unibody 一體化設計的第二代 MacBook Pro 橫空出世,後來這項技術被廣泛運用在 MacBook Air、iPhone 等蘋果產品上。

MacBook Pro M3 M3 Pro M3 Max 開箱評測

▲ 2008 年款 MacBook Pro,圖片來源:Apple

而自 2020 年至今,歷經三年迭代,蘋果旗下的 Mac 產品線已經用 M 系列晶片完全取代了 Intel 平台,跟著一起被淘汰的還有 Touch Bar。

現在 Mac 上最明顯的 Intel 技術,是那個和蘋果共同研發的 Thunderbolt,意味著 ARM 架構硬體平台借著網際網路的東風終於殺回桌機,蘋果顯然是其背後最大的推手。

MacBook Pro M3 M3 Pro M3 Max 開箱評測

透過 Mac 玩遊戲不再是一句空話了

早前對幾款搭載 M3 和 M3 Max 晶片的 Mac 新品進行了性能測試。

GeekBench 性能測試(越高越好) 單核 多核
M3(iMac, 2023) 3116 11784
M3(14 吋 MacBook Pro, 2023) 3138 11912
M3 Max(MacBook Pro, 2023) 3216 21572
M2 Ultra(Mac Studio, 2023) 2825 21465
M2 Max(MacBook Pro, 2023) 2712 14469
M2 Pro(Mac mini, 2022) 2681 14581
M2(MacBook Pro, 2022) 2549 9392
M1 Max(MacBook Pro, 2021) 2425 12704
M1(iMac, 2021) 2378 8731
Intel Core i9-10910(iMac, 2020) 1646 8686

這是業界首批採用 3nm 製程工藝的 PC 晶片,M3 和前兩代晶片的核心數保持一致,最高支援 24GB 的統一記憶體、2TB 儲存容量;而 CPU 仍是 4 大核 + 4 小核的設計,單核最高頻率突破了 4GHz,並採用了全新架構的 10 核 GPU,新增了動態快取功能,支持硬體加速網格著色、光線追蹤技術等特性。

簡而言之,M3 和 M3 Pro 都屬於一般更新,處理器性能小幅升級,圖形性能有了長足提升,補齊了 M 系列晶片缺少的那一塊。

看到 GPU 的部分,GPU 性能帶來最明顯的體驗,在於透過 Mac 玩遊戲終於不是一句空話。

以年度遊戲提名代表《博德之門 3》為例,M3 晶片+16GB 記憶體的設定可以穩定 2K 解析度(3024×1964 像素)流暢地跑中畫質 30 FPS,而 M3 Pro 版可以跑最高畫質 30 FPS,如果耐心調整一下設定,打開 FSR 甚至可以跑到 60 FPS。換言之,只要廠商願意移植,M3 版 Mac 玩遊戲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問題是還沒有廠商願意走出這一步。

打開我的 Steam 遊戲庫,超過 200 個遊戲裡只有 50 個左右適配了 macOS,其中 2023 年推出的遊戲只有:《博德之門 3》《潛水員戴夫》和《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

像《惡靈古堡 8》《死亡擱淺》這樣的熱門 3A 大作,雖然有 macOS 版本,但僅限 App Store 發行,如果要玩這些遊戲,你還得在 App Store 上再買一份,遊戲進度也得從頭再來,玩家要付出的成本實在太高了。顯然,現階段要在 Mac 上玩遊戲只滿足了充分條件,但真的沒什麼必要。

MacBook Pro M3 M3 Pro M3 Max 開箱評測

M3 Max 性能與 M2 Ultra 不相上下

M3 Max 則是另一副光景,最高配備了 16 核心的 CPU,比 M2 Max 多了四個大核,單核性能和多核性能都遠超 M2 Max,在 GeekBench 跑分測試中,M3 Max 的單核性能比 M2 Max 強 20% 左右,但多核性能要強上 50%,能跟 M2 Ultra 打得有來有回,並且支援最高 128GB 統一記憶體、8TB 儲存空間,是真正的行動工作站。

經實測,在影像剪輯等場景下,M3 Max 沒有跟前兩代 Max 晶片拉開太大差距,但只要涉及到圖形渲染的作業,M3 Max 就能充分發揮圖形性能,相較前兩代有著跨越式的提升。

我們用 Davinci Reslove 渲染了一段 30 分鐘的 4K 50FPS H.265 編碼 MP4 格式的影片,這已經是媒體工作中處理壓力比較大的場景。

Davinci Resolve (時間越短越好) 時間
M3(24GB + 1TB, iMac, 2023) 18:22
M3(16GB + 1TB, MacBook Pro, 2023) 18:22
M3 Max(16GB + 1TB, MacBook Pro, 2023) 08:39
M2 Max(96GB + 4TB, MacBook Pro, 2023) 09:35
M2 Pro(16GB + 1TB, Mac mini, 2022) 17:48
M2(8GB + 256GB, MacBook Pro, 2022) 21:54
M1 Max(64GB + 2TB, MacBook Pro, 2021) 08:39
M1(8GB + i256GB, Mac, 2021)
Intel Core i9-10910(32GB + 1TB, iMac, 2020) 33:21

搭載 M3 的 MacBook Pro 花了 18 分鐘 22 秒,這已經跟同樣規格的 M2 Pro 機型不相上下,比低配版 M2 機型要快了近 4 分鐘,M1 機型則是持續報錯無法渲染,直接退出戰鬥。

但這項任務對高階機種的壓力不大,M3 Max 的 MacBook Pro 則只需要 8 分半鐘就處理完了,不過 M1 Max 和 M2 Max 機型也能跑到差不多的成績。

有意思的是,我們使用 Premier 跑了一個更為複雜的後製專案項目進行壓力測試,這個檔案裡面有較多特效設計,更考驗設備的圖形性能。

經實測,我們發現 48GB 統一記憶體的 M3 Max 機型渲染時間在 15 分鐘左右,而 96GB 統一記憶體的 M2 Max 設備渲染時間不到 10 分鐘,由於手頭設備有限,我們無法控制變量進行精準測試,但可以看到儘管晶片性能大幅提升,軟體是否能夠搭配、記憶體大小等因素也會成為瓶頸。

就算是文書機也建議選擇 16GB 起跳

這次 M3 版 MacBook Pro 起跳容量提升到了 512GB,並解決了之前 M2 版本存在的降速問題,然而統一記憶體的容量還是 8GB 起跳,雖然 macOS 與其他 PC 操作系統相比,對於記憶體的使用有著更高的效率,但對於一台 Pro 冠名的電腦而言,8GB 記憶體還是有些捉襟見肘。

當然,如果你的主要工作內容更偏商務或圖文處理,沒有重度的影像剪輯或應用開發需求,希望有一款比 MacBook Air 螢幕更優秀、擴展性更好的電腦,那入門款 MacBook Pro 確實也是一個可選項。但考慮到 MacBook Pro 的耐用程度和使用場景,我們更建議選購 16GB 內存的版本。

能耗方面是蘋果 M 系晶片的傳統強項。幾款 M3 系設備穩中向好,根據官網的數據電池續航力從 18 小時提升到了 22 小時,而實際體驗下來,基本上不帶充電器外出一天也完全夠用,當然 M1、M2 設備你用起來也不會有太大的區別,都是業內獨一檔的優秀。

MacBook Pro M3 M3 Pro M3 Max 開箱評測

明年, 筆電市場想必會群雄割據,而蘋果的 M3 系列設備將會是這場大戰的排頭兵,在能耗算力等優勢項目穩步提升,並針對圖形處理等傳統劣勢進行補強,向六邊形戰士靠攏。

對於任何計算設備而言,核心性能平台的迭代是件大事,而 Apple M 系列晶片的橫空出世和快速崛起,也徹底打破了行動設備的性能瓶頸,那套在 iPhone 被論證的成功方法論,被 Mac 快速複製。在蘋果的牽引下,高通也在今年發佈了面向 PC 平台的驍龍 Elite X 芯片,英特爾也亮出 Intel Core Ultra 這張手牌。

顯然,所有人的目標都不是為了更快的剪片速度、更好的渲染效率或者更豐富的遊戲體驗——這些老生常談的話題,激發不了潛在已久的海量換機需求,但 ChatGPT 引領的 AI 浪潮正在影響每一個人的心智。

發明 ChatGPT 的 OpenAI 和提供算力的晶片製造商 NVIDIA 分別是全球最值錢的創業公司和上市公司之一,背後投射了無數人對 AI 時代大潮的期待與焦慮。AI 時代,每一個人都應該拼命努力,好讓自己不被顛覆。

在那之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延伸閱讀》

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 Apple 的消息、教學、小技巧或是科技新知,一定要點擊以下任一 LOGO,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團、訂閱 IG、YouTube 以及 Telegram。

加入LINE好友  追蹤FB粉絲團  追蹤 Instagram  訂閱 YouTube  訂閱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