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 iMac 開箱體驗:很大卻很輕、很穩卻很有感


line banner

M3 iMac 開箱體驗 評測

在之前的 M3 iMac 文章中,我們分享了 M3 iMac 在 CPU 與 GPU 的表現,這次我們來聊聊關於這台 8 核心 CPU、10 核心 GPU 以及 24GB 記憶體版本的 M3 iMac 的其他部分的表現。

很大,但是很輕

如果你是第一次入手 Apple Silicon 系列 iMac 的人,你會收到一個很大的箱子,這個箱子在視覺上真的蠻大的,但是實體 iMac 拿出來後到沒有箱子那麼大,拿起來第一個感覺反而變成「好輕」,和這巨大的身體不成正比。

M3 iMac 開箱體驗 評測

這個「輕」讓我一開始使用時有點困擾,因為如果要調整螢幕的角度時,很常會動到 iMac;但另一個好處是,我可以很輕易的把 iMac 轉過去給同事看我要分享給他的畫面內容,這部分的小意外是我自己蠻喜歡的地方。

M3 iMac 開箱體驗 評測

而且從側面看是真的很薄,只是我覺得我照片沒拍好,這張照片好像沒辦法顯示他有多薄…..

但可以呈現這台 M3 iMac 俐落的線條感,整個外型的設計簡潔有力。

M3 iMac 開箱體驗 評測

這次搭配的是全尺寸包含數字鍵 + Touch ID 的巧控鍵盤、巧控滑鼠以及觸控板,畢竟用習慣了 Mac 的觸控板,還是比較喜歡觸控板的操作習慣,也可以讓我非常依賴的 BetterTouchTool 這款 App 直接無縫接軌的延續下去。

M3 iMac 開箱體驗 評測

如果大家有餘裕的話真的建議選擇 Touch ID 的巧控鍵盤,數字鍵有沒有到是見仁見智,但是 Touch ID 可以剩下你非常多輸入密碼、驗證的時間,我個人也是相當喜歡這項看似沒什麼,但實際上很好用的功能。

適合各種作業的 24 吋 4.5K 高畫質螢幕

雖然說 M3 iMac 在螢幕上維持了和 M1 iMac 相同的 24 吋 4.5K 高畫質螢幕,但這個大小我覺得在很多工作上都很剛好。

滑鼠不會因為要跑的距離很遠而必須長距離位移,或是必須把靈敏度調的超級高。

開雙視窗工作的情況下,左右各一個視窗,無論是要找參考資料,要直接把圖檔拖到 Pages 裡面都相當方便。

M3 iMac 開箱體驗 評測

螢幕的色彩飽和度也很漂亮,如果你有在修圖、校色、剪接調色、調光,會需要把作品透過 Mac 帶出去和客戶討論的情況下,Apple 一貫標準的螢幕色彩,讓你不需要擔心會有色差的問題。

M3 iMac 開箱體驗 評測

這是我個人相當喜歡這塊螢幕的地方。

另外就是 M3 iMac 給的仍然只是 LED 螢幕,所以在對比度和色調的顯示上可能不比 14 吋、16 吋 MacBook Pro 的 mini LED 來得那麼令人驚艷,但是當你拋開這些規格、比較,實際去看他顯色的畫面,其實仍然會覺得這塊 24 吋的 4.5K 螢幕帶給你相當不錯的視覺體驗。

M3 iMac 開箱體驗 評測

M3 晶片加持,運算、轉檔更快更穩

在之前的 M3 iMac 開箱評測中,我們有分享透過 Davinci Reslove 算了一段 30 分鐘的 4K 50FPS H.265 編碼 MP4 格式的影片所花費的時間。

在 24GB 記憶體的 M3 iMac 下,花費時間大約是 18 分鐘左右,也同時順便比較了其他規格的 Mac 用相同素材的轉檔時間,大家如果想了解的話可以看上一篇的《M3 iMac 評測:讓 Intel 釘子戶升級的又一台利器》評測。

這裡我也想分享另外一個案例,就是我錄了三段大約總共 1 小時的音檔,按照過去的習慣我會透過 FCP 去做一些簡單的處理。

在我使用 M1 版的 iMac 情況下,竟然會有無法跑的情況,如果換到 M2 版的 MacBook Air 上,耗費的時間大約是 10 分鐘。

後來我改到這台 M3 iMac 下去跑,大約 1 分鐘就跑完了。

M3 iMac 開箱體驗 評測

如果是有剪接需求的話,在 M3 iMac 上作業的體驗效果也很好。

除了螢幕夠大、每個工作區都有足夠的空間顯示內容以外,在執行的速度上也沒有太過卡頓的狀況,但是我的影片剪接內容相對來說並不複雜,多數的時候只是兩、三軌的 4K 影像剪輯,是完全很夠用的。

我拿了大約 5 分鐘的 4K 影片剪接檔案來做輸出,裡面的剪接檔案大概 3 軌左右,相對來說並不複雜,花費大約 1 分鐘左右的時間。

另外我也測試了把 5 段一共 2 分半鐘的 4K Log 檔透過 Davinci Resolve 轉成 ProRes 422,只有做簡單的套 Lut,大約花費 2 分鐘左右的時間。

M3 iMac 開箱體驗 評測

在 Davinci Resolve 轉檔的過程中,我也難得聽到了 M3 iMac 下巴傳來風扇起飛的聲音,手靠過去就會有熱風吹出來的感覺,但除此之外,在日常的使用上幾乎都是安安靜靜的,包含我使用 GameTool Kit 在玩遊戲時,風扇也都沒有飛起來過。

下面這一排孔洞的設計,中間的部份用作散熱,左右兩邊就是揚聲器。

M3 iMac 開箱體驗 評測

高傳真六揚聲器系統讓空間音訊更有感

M3 iMac 配備了高傳真六揚聲器系統,這個在我聽音樂的時候相當有感。

我主要是和平常在使用的 MacBook Pro 以及 MacBook Air 相比,雖然同樣有支援空間音訊的播放,但是 M3 iMac 採用六揚聲器系統,相比我 M1 MacBook Pro 單純的立體聲揚聲器來說,音場的表現更豐富。

搭配具有空間音訊的 Apple Music 音樂,整體的環繞感非常明顯,無論是聽一般的歌曲或是最近剛推出的 Apple Music Classical 古典樂曲目,被樂曲包覆著的感覺更強烈,而不單單只是左邊、右邊的聲道切換。

M3 iMac 開箱體驗 評測

建議大家有機會可以找個人比較少時候,去 Apple 直營店或經銷門市實際聽一下就會有明顯的感受,如果聲音不好意思放得太大聲,那就把頭湊近 M3 iMac 下巴的附近,那裡就是揚聲器喇叭孔的位置。

該不該入手一台 M3 iMac?

相信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我先說結論, 其實就和上一篇《M3 iMac 評測:讓 Intel 釘子戶升級的又一台利器》的結論差不多,如果你已經有 M1 iMac,而且也沒有更近一步的作業需求,例如還是在做三軌內的 4K 影片剪輯、日常做文書使用…等,這些原則上在 M1 iMac 上應該還是很好用。

但如果你是過去 Intel 版本的 iMac、PC 使用者,那我應該可以強力推薦 M3 iMac,一來除了買新不買舊以外,升級到 M 系列晶片後的風扇噪音表現也是相當優秀,而且效能表現又更好。

M3 iMac 開箱體驗 評測

在外觀設計上,相比很多 PC 的 All in One 主機,M3 iMac 有著相當俐落、有科技感的造型,對我來說,用這台 M3 iMac 作業,不會讓我覺得好像只是在操作一台機器完成我的工作而已,而是一台你會想要好好依賴他、期待它可以幫助你完成更多工作的產品。

延伸閱讀》

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 Apple 的消息、教學、小技巧或是科技新知,一定要點擊以下任一 LOGO,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團、加入官方 Line 帳號、訂閱 IG、YouTube 以及 Telegram。

加入LINE好友  追蹤FB粉絲團  追蹤 Instagram  訂閱 YouTube  訂閱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