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快樂!元宵節來了,元宵節的到來也代表著農曆新年正式的要結束了。春節最後一天大家會拜拜、吃湯圓及參觀元宵節燈會、猜燈謎等等各式各樣的活動。但是,為什麼要吃湯圓?除了湯圓還要吃什麼呢?一起來了解元宵節的由來及傳統習俗,過個充實的元宵節:
目次:
元宵節由來
「元宵節」名子的由來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過後,第一個月圓的日子;一月又稱作「元月」,月亮又在晚上出現,古人稱夜晚為「宵」,因此叫做元宵。
元宵節傳說故事
元宵節起源於中國,又不同的傳說故事:
第一種:天庭神話
以前,有隻天庭的神鳥意外的被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很生氣,就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那天到人間放火,準備把人類燒死。但是,天帝的女兒知道了,心地善良的她很不忍心看到無辜百姓受難。告訴大家:「只要在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樣子,就回去告訴天帝不用放火了。老百姓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後來為了紀念這個日子,從此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會懸掛燈籠,放煙火來慶祝。
第二種:紀念「諸呂之亂」
漢朝時,由於惠帝生性軟弱,權力漸漸的落在呂後的手中。呂後病死之後,跟他相關的人們害怕遭到傷害。於是密謀作亂。就是後來歷史課說的「諸呂之亂」,平息了「諸呂之亂」剛好是正月十五日,因此訂定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掛燈籠慶祝。從此,正月十五日就變成民間的節日「鬧元宵」。
第三種 :慶祝豐收
最開始是民間在鄉間、田野間持著火把要驅趕害蟲和野獸,希望能減輕蟲害,並祈禱能獲得好的收成。最興盛的時期,甚至到數萬人參加同時還會有歌舞活動,從白天到晚上慶祝希望能去除晦氣。早期是點燃火把,到現代分別發展成點篝火和掛燈籠的習俗。
現代的文化研究認為,較傾向元宵節源自於對「火」的崇拜及祈求新年農作物的豐收。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每年元宵節除了各地舉辦燈會之外,最出名的莫過「北天燈、南烽炮、東寒單」的民俗活動,其中除了”天燈”是祈福的活動,”蜂炮”與”炸寒單”都是驅疫避邪。
1.猜燈謎
2.乞龜
3.點天燈
平溪放天燈已經有兩百年的歷史了,是人們祈求平安的其中一種方式。
https://www.instagram.com/p/CLhEqZ1Baa4/?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4.炸邯鄲
早期的炸寒單都是沿街施炸,現已改為定點表演,一般相信鞭炮炸得越旺,象徵財運興旺;肉身寒單爺綁上紅頭巾以保護頭髮耳朵,手上榕樹枝也可擋一部分鞭炮火炸;據說當受不了炸炮,寒單爺可丟下榕樹枝,表示支持不下去了,
5.燃蜂炮
台南鹽水的「南蜂炮」是每年元宵節重要的活動之一。據每年燃放「蜂炮」有乞求風調雨順、平平安安的象征。原至於,光緒11年(1885年)夏天,鹽水地區發生大瘟疫,上千名人民死亡,地方民眾祈求神蹟降臨,因此開始沿街燃放的習俗流傳自今。
元宵節拜拜
元宵節這天也是三官大帝中的「天官大帝」誕辰日(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俗稱「三界公」),因此又稱為「上元節」,在元宵節的清晨,大家都會祭拜天官大帝,以祈求天官賜福。
通常會拜:天官大帝賜福、神明、地基主及祖先。
元宵節不只吃湯圓
元宵節傳統美食
1.元宵
元宵和湯圓每年都會被討論一次,到底有什麼差別呢?其實,最大的差別就是製作的方式。
- 「傳統的湯圓」是指紅、白兩色的湯圓,沒有包餡料的,配合甜甜的糖水一起煮而成。
- 「元宵」則是將餡料切成小塊放在竹篩上,大力搖動讓餡料沾滿糯米粉,重複多次直到外層裹滿厚厚的糯米粉即完成。
為什麼元宵節要吃湯圓呢?
因為,從前的人農曆正月十五日之後,就又要開始忙碌的農事生活,所以非常重視元宵節。元宵節又稱「小過年」,全家人會在這天一起吃湯圓慶祝,象徵著家庭團圓、美滿幸福。
2. 餃子
在許多傳統節日中,都可以看到餃子出現。因為外型像元寶似的,很吉利的象徵,大家都喜愛。
3. 生菜
生菜的諧音又有「生財」的意思在,因此生菜又有吉祥發財。表現了人們祈求在新的一年能有個好福氣。
總結
元宵節過完之後,農曆新年就正式的結束了,將近半個月的春節也告一段落了!祝大家元宵節快樂!今年一切平安順利!
延伸閱讀
【湯圓口味推薦2021】8款PTT最受到歡迎的湯圓/元宵特殊口味 桂冠、義美湯圓推薦